导读:“相妻先相指头,相夫先相腔口”,老祖宗的相亲秘诀,还靠谱吗?
古往今来,不论什么年代都存在婚姻问题,男大不娶,女大不嫁,这可算是一桩家中的愁心事,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所以就产生了“相亲”这样一种促成适龄青年结婚的新形式,在古时候人们称之为“会面”,单身的男女们在热闹的庙会上相望,看一眼,交谈两句,以此来结缘。
在古代的社会,人们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不如现在开放,古代男女双方相亲之时也不能有过多的接触,所以就只能在这一两眼与只言片语之中来断定心意,倘若表现不佳,那很有可能要守一辈子的单身。
对此古人也曾留有“相妻先相指头,相夫先相腔口”这样的俗语来提醒年轻的男女要时刻注意,而这“指头”与“腔口”究竟指的是什么?对于现代的人来说还适用吗?这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
相妻看指头,灵巧顾家
“男耕女织”是古代寻常百姓的主要生活方式,在农耕经济的大环境之下,家中的丈夫在外耕作是为了谋求“吃”,妻子在家纺织使家人能“穿”,这样一家人便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对于女子来说纺织是生活中所必须的技能,而这纺织时最考验的就是手指的灵活,于是在相亲会面之时,民间就产生了“相妻先相手指”的规矩。
封建社会,经济单一,社会状况也很不稳定,但凡遇到气候成灾,战事洗劫,一家人的生存都成难事,所以这“吃穿”二字在生活中是极为重要的。女子用灵活的双手纺织不仅能使一家人用衣物蔽体,体面生活,其次也能换钱添补家用,是女性在家中生产力的体现。
古代的女子讲究“女工”,这样的针线活也是婆媳、母女之间所世代传承下来的,体现的是女子的教养与德行,唐代就曾明文写道“凡为女子,须学女工”,所以这针线活是一个女子的基本功。而若是手脚不灵活,做事笨手笨脚,绣出来的女工不成章法,那也会被婆家视为没有品行。
相夫看腔口,沉稳体贴
“相夫先相腔口”并不是说女子首先所关注的是男子的嘴,而是一个人说话时的“腔调”,这是非常重要的。说话油嘴滑舌的人会让人觉得轻佻,而粗鄙声大的人看起来脾气爆不沉稳,这样的男子都不是成为夫君的首选,女子所青睐的是说话沉稳有涵养的人。
一个人的性格如何?和他交谈几句便能从中了解一二。只是夸夸其谈没有内容的人定会居功自傲,逢人彰显自己的能力,而真正能成事的大丈夫定会沉稳谦虚,让人愿意与他交谈。古时候一个家的兴衰发展,主要所倚的是丈夫处世的本事,若是懂得说话的道理,那在社会上谋事立足也将会更顺意些。
男人说话的腔调不仅关乎家庭事业的发展,也对于夫妻间的感情十分重要。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但若是丈夫脱口而出的竟是尖端刻薄的伤心之语,只会让夫妻之间话不投机半句多,从而把这厚重的情谊变的不值一提。
姜太公是周朝的开国元勋,被后世尊称为“百家宗师”,但在其遇到周文王的之前,他的生活很是清贫,在友人的介绍下取了一位马氏的妻子,但是自从成婚之后,姜子牙不仅没能成事,反而做生意屡屡亏空,处于气头之上的马氏不仅没有等到夫君的劝解,反而是在一旁不停的念叨,因其生活中吵闹的腔调,最终马氏心灰意冷与之相离,夫妻二人就此走散。
小结
古人认为男女相亲时“相妻先相指头,相夫先相枪口”是能够识别姻缘的良策,这样的做法对于男子而言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是出于家教与生计来考虑的。但对于女子而言,在封建社会中一旦成婚,丈夫将是自己唯一能够依靠的对象,所以自然体贴温柔,说话不恼人才是最值得倾心的。
这样的相亲之法在现代或许有些过时,但究其本质其注重男女品行的观点却是仍然适用的,在婚姻当中,能够促使双方长远走下去,使得家庭兴旺不衰的归根到底还是两个人最本质的品行,互相包容,真诚相待,守望相助,这样的夫妻才能渡过难关,即使出身贫苦,也定能稳固自己的一方小家,在社会上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