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劳动、一切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的印象里,中国人研究人的本质,最早的文献就在《三字经》里,三字经里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说。老子在《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现在有三种解释:其一“”为己”为了自己的意思!人如果不为自己谋私利,就会遭到天诛地灭。你自己都不为自己奋斗,不去努力为自己争取利益,那就会被社会淘汰。人本性是利己的,为自己谋利,使自己强大的决心是最大的。比如,要孩子好好学习,教育孩子学习时我们会说,你学习是为你以后生活的更好!危险的事没人去做,但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让他得到大的利益,从而使他去做。如韩信只有在刘邦封了他齐王后才发兵救刘邦,对自己没利的事,谁会去做。“一人打狼,众人吃肉”很少人去干,都等着别人去打狼,自己再去吃肉!革命会流血,是流他人的血,战争会有牺牲,是希望别人牺牲自己享受。这个观点也是最多人信奉的。
其二,“为”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修养、修为”的意思。“己”也是自己的意思。”整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人要懂得修行自己的品德,这是生而为人所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人如果不注重修行品德,就会为天地所不容。人不注意自己的行为,终究会出大祸,从而毁灭了自己。一个人有好的修养,高贵的品德,这些的人能称为贤士。
第三种解释是“己”指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最后是自己!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人如果不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谋利,这个人就会被天道所不容!反之,一个人能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不顾个人得失不顾个人生命,这个人就是英雄、是圣人。
有些人为了一己私利做着损害自己国家民族,损害国人的事情。如商人为暴利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甚至把有毒有害的化学原料用于制作食品,然后再拿出这句话来搪塞,这样的人终究会被“天诛地灭”。
还有一句俗语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本义是“人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鸟为了争夺食物,宁可失去生命”,引申义为“生物在难以保全自身生命的情况下会用尽全力去尝试加以保全,以至于不择手段。”中国古代对人的本质研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长篇大论的论述,都属于微言大义,因为中国的语言词语内容含量较大,用很简单精练的语言就可以表达很复杂的意思。有些说法,大家见仁见智,各有不同,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自己的感受。
西方哲学里面对人的本质研究也是由来已久的,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有句著名的话:“认识你自己”。其实就是探讨人的本质话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此后西方哲学大多都围绕这个认知展开,从笛卡尔、卢梭到康德到黑格尔,他们在人的本质的探讨上,基本上都围绕着理性而展开,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说:“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心力是爱。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这就是最高的力,这就是作为人的绝对本质,就是人生存的目的”。
费尔巴哈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不在于人有意识,而是在于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是人,而动物不能意识到自己是动物。费尔巴哈关于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的,并没有把人的本质延伸到社会实践领域,所以马克思说:动物和人不同,动物只有一种物的尺度,只会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人有两种尺度,不仅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还能按照美的方式创造世界。
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在对人的本质的解读上,费尔巴哈还停留在思维和意识层面,马克思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他认为人创造性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才是人真正的本质特性,而创造活动就是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自己为个人,还包括了为他人为集体。比如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战争的流血牺牲都不是纯粹的为自己为个人,还包含着为他人为集体的动机。人的本质就隐藏了这种双重性,人的本质这种双重性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时候为自己为个人多一点,有时候为他人为集体多一点,就看外界给的是什么条件了。
在这一点上,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都没有说到人的实践活动对改变和创造世界的利他意义。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还有认真研究的空间,这种深入研究对我们认识自己,教育后代都有其重大应用价值。研究中我还发现,许多外国人长篇大论研究的东西,中国早在古代就已经把问题说的很清楚了。比如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别看短短的几句话。就把人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说的已经很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