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到底讲了什么

《月亮与六便士》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影响千万人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到底讲了什么?

毛姆是一个天才小说家,在他的作品里,每一个角色、每一场戏都是惊喜。

上一篇文章中,懵董菌刚刚解读了毛姆的《刀锋》,刀锋之外,《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影响了千千万万各个年龄段读者的作品。

《月亮与六便士》采用了毛姆惯用的第一人称视角,通过作者自己的观察和别人的讲述,描绘了“一个奇葩朋友”的故事:斯特克里兰德是个40多岁的证券经纪人,某一天他突然抛弃妻儿,离家出走去巴黎学画画,几年里,因为画的画卖不出去,他不得不忍受贫穷和饥饿,甚至差点病死;有好心的朋友救助他,他却抢了朋友的妻子;最后,他定居在一个太平洋小岛上,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并完成了一幅又一幅杰作……

毛姆是个聪明的作家,他喜欢用一些暗戳戳的讽刺和隐喻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还原主人公整个人生经历的过程中,毛姆通过朋友们的聊天和评论,向读者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只为寻找一个答案:我们如何过好这一生?

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毛姆让小说主人公经历了家人的反对、朋友的非议、爱情的干扰,而他独特的人生哲学,也在他面对矛盾和冲突时逐渐显现。

小说一开始就引出了一个悬疑的事件。

平时沉闷无趣、不擅社交的经纪人斯特克里兰德,猝不及防地离家出走了,只给妻子留了个简单的字条。街坊邻居都猜测他跟别的女人私奔了,妻子焦急万分,希望尽快找他回来。而当朋友到巴黎找他时,才发现他住在破旧的公寓里,并没有什么情人,他离开家只是为了画画……

这情节让人大跌眼镜,也提出了第一个人生问题:如何面对个人价值与世俗标准的矛盾?

这是我们从小就开始面对的矛盾,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轨迹,不符合大人们或者社会大众的标准,该坚持自我,还是委屈求稳?

哲学家尼采的“超人哲学”可以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尼采所谓的“超人”是那些最能体现生命意志、最具有旺盛创造力的人,是生活中的强者。尼采认为,道德是用来保护弱者的,是弱者用来束缚强者的工具,而“超人”是不应该被世俗标准所束缚的。

斯特克里兰德夫人喜欢社交喜欢八卦,她也是世俗标准捆绑下的弱者,出事后马上找来朋友哭诉。讽刺的是,她急切地想找丈夫回来,即使他有了情人也愿意原谅他,这或许不是因为她多爱自己的丈夫,而是怕被别人说闲话。

斯特克里兰德先生无疑是出世的,他不爱社交,甚至不被世俗道德所束缚。当朋友问他“你要你妻子怎么活下去?”他说“我养了她十七年,她也该自己想想办法了”。当朋友说“别人都说你是不负责任的混蛋你知道吗?”他说“我不在乎”。

斯特克里兰德的态度很像尼采的“超人哲学”,当他认定画画这个梦想时,他是一个强者,他明白,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可能会伤害到别人,但这并不能成为阻碍自己追求梦想的理由。在之后的人生中,他再也没有回过原来的家。

五年之后

朋友再次见到他,他穷困潦倒,靠打零工挣点糊口的钱,没有人欣赏他的画,更没有人买。朋友问他,不想念自己的家庭吗?不后悔吗?不希望别人欣赏自己的画吗?他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他说自己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是必须画出他看到的东西。

借着对斯特克里兰德的一连串发问,作者向读者抛出了第二个人生问题:如何面对个人成就不被外界认可的矛盾?

作者说他从没见过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有些人特立独行,去做些离经叛道的事情,认为自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但这也是自自欺欺人,因为他们离经叛道的行为也是想博得别人的认可。

而斯特克里兰德真的做到了,除了画画,他似乎对任何事都不在乎,他说“有时候我想象自己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周围什么人都没有,那时候我可能会知道我真正想要什么。”

人们喜欢被认可和夸奖,从小到大,我们学习如何有教养,如何提高情商,如何取得成功,博得他人的喜爱与认可,但很少有人教我们不畏人言,特立独行。

赞美和夸奖并不是人生的答案,当我们可以不被外界的评价所禁锢,学习独立思考,就越容易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之后,故事又进入了一个高潮

斯特克里兰德患病差点死掉,另一位很欣赏他的画家朋友司卓夫帮助了他,把他接到自己家,还让自己的妻子照顾他。斯特克里兰德病好后,却跟朋友的妻子布兰琪勾搭上了,司卓夫忍无可忍要赶他走,他爽快地答应,而布兰琪也要跟他走。而司卓夫太爱自己的妻子,不能想象妻子跟斯特克里兰德住在廉价肮脏的出租房,于是把房子留给他们,自己离开了家。

不可理喻,对吧?不过,存在即合理,这场荒诞的三角恋也引出了第三个人生问题:如何面对亲密关系与独立自我的矛盾?

即使被出轨,丈夫依然爱着自己的妻子,表示只要她愿意,随时可以回来投奔他,司卓夫认为如果真的爱对方就不会斤斤计较谁爱谁更多,他知道妻子没那么爱自己,但只要她接受自己的爱就满足了。

斯特克里兰德不久之后便抛弃了司卓夫的妻子,在他看来,爱情似乎更像是短暂的欲望,他认为女人的爱是狭隘的,当她们爱你,总想着控制你、占有你、改变你。他说,“她愿意为我做任何事,除了我最想要的:让我一个人待着。”

在后面的故事里,斯特克里兰德来到一个叫塔希提的小岛上,娶了一个土著姑娘,他觉得土著妻子最好的一点是“她不来烦我”。

这不是一部爱情小说,但人的一生几乎少不了爱情。毛姆深谙爱情的真谛,在他的故事里,卑微的爱情、不理智的激情、控制和占有对方的爱情,都不是好的爱情。毛姆似乎是用反面教材给了我们关于爱情的答案,好的爱情,从互相吸引中萌芽,在相互独立中持久。

两个截然相反的医生的故事

在塔希提岛上,一个酒吧老板娘讲述了很多斯特克里兰德在岛上的事,老板娘说,“这里有很多像斯特克里兰德那样的人,他们跟着货船停靠在岛上,就再也没有回去。”

作者也顺便讲述了两个医生朋友的故事,一位品学兼优前途无量的医生,马上要进入一个大医院工作,工作前去某个小镇度假,在某一瞬间觉得那里就是他的归宿,于是决定一辈子在那个小地方生活,并放弃了原有的好工作。乡村医生曾经对他说,自己从不后悔当初的决定,仍然希望继续在这个小地方度过余生。

而另一位很成功的医生朋友买了别墅,娶了个很美的妻子,他觉得自己很走运,因为这些原本都应该属于那个乡村医生,正因为乡村医生放弃了那份工作,才轮到这位成功医生。成功医生为乡村医生感到可惜,觉得他糟蹋了自己的生活。

像乡村医生那样,做你最想做的事,生活在喜欢的地方,追求内心的安宁,就是糟蹋了自己的生活吗?像成功医生那样,年薪百万,娶个漂亮妻子,就是成功的吗?

在这个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毛姆终于提出了最终的问题:怎样才是过好了这一生?

一种生活可能是此之蜜糖,彼之砒霜。想过怎样的生活,是否成功,取决于一个人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对社会、对个人的定位。“黄金屋”和“颜如玉”是世俗的成功,但并不是衡量每个人幸福和成功的标准,而当个人的追求与世俗标准不同,如何直面与世俗、与外界、与亲人的冲突,才是过好这一生的前提。

斯特克里兰德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不停地画画,仍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无所谓成功与否,临死前还让妻子将他画在墙上的杰作烧掉。他在那里完成了很多伟大的作品,但直到死后才被主流艺术圈认可。

他做了自己最想做的事,虽然经历过被人咒骂、贫穷饥饿,但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地方,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度过了很好的一生。

小说原型

据说《月亮与六便士》的原型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书名用“六便士”比喻世俗所认同的安稳生活,而“月亮”则代表那些遥远而不切实际的梦想。我们或许不会像斯特克里兰德那么极端,突然离家出走去追寻一个如月亮般遥远的梦想,但想要坚持自己人生理念、生活方式、梦想与爱情,也会像斯特克里兰德一样遭遇现实的壁垒。

有人选择丁克,却被父母教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是为了爱情,为了事业,选择不结婚、晚婚、不生育,真的罪大恶极吗?

有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冷门专业,却找不到高薪的工作,家人朋友都表示惋惜,如果他乐在其中,热爱自己的工作和研究,难道真的是失败的吗?

如何过好这一生?

如何过好这一生?中国思想家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大多数人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却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做不到,这便是人们对人生、对自己心存遗憾的原因。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有可能实现自我,不枉此生。

像斯特克里兰德一样,我们的人生也会面对种种矛盾,当个人选择遭遇社会理念和世俗标准时,当个人追求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当亲人、爱人试图控制你的想法和行为时,你是否还能独立思考,坚持自己认为对的想法,知行合一,实现符合自己意志的选择?希望《月亮与六便士》能够给你过好这一生的答案和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