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指什么意思(桑梓的含义)

桑梓常常用来指代故乡。
在古代,村落的房前屋后,遍植桑树、梓树,所以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说法。久而久之,“桑梓”就成了故乡、家乡的代名词
桑树和梓树是和古代人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两种树木。

为什么常用“桑梓”这两种树代指家乡呢?

我们都知道在博大精深的汉语中,人们常常喜欢选用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来指称另外一个概念,如用“社稷”来指称“国家”,用“鸿雁”指代“书信”,用“折柳”指代挽留之情,还常用“桑树”“梓树”这两种树木连称来代指家乡、故乡。但是在纷繁的自然界中,有那么多种树木,为何独独选中“桑树”和“梓树”这两种树木来指代家乡呢?

这主要是因为在古代桑树和梓树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两种树。桑树的叶子可以用来养蚕,桑树结的果子叫“桑葚[sāng shèn] ”,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来酿酒,十分甜美;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桑皮可以用来造纸,另外桑树还可以入药。所以古人经常用“桑麻”来指代农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就有“开轩面场圃[pǔ] ,把酒话桑麻”的句子。可见桑树对于小农时代的家庭生产来说,简直浑身都是宝。梓树的功用也不例外,它的嫩叶可以作为食物,它的皮是一种中药,而且梓木重量轻、耐腐蚀,是制作家具、乐器、棺材的优质材料。此外,梓树的生长速度特别快,成材周期较短,在古代还常被作为木炭的制作材料。

正是因为桑树、梓树与人们的衣、食、住、用都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代人们经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栽植这两种树木,久而久之桑树和梓树就成了故乡的象征,“桑梓”也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如毛泽东青年时候写给父亲的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其中,“桑梓地”就是指故乡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