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偿失是什么意思

得不偿失的意思解释:得到的抵不上付去的。
得不偿失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得到的利益或收益少于所付出的代价或损失,因此结果是负面的,得不偿失。这个成语常用于表示某个行动或决策会带来更多的损失或后果,而不是获得任何实际的好处。所得到的不足以补偿所失去的。

中华成语之“得不偿失”

得不偿失[ dé bù cháng shī]

偿:抵得上。意思是: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成语出处:

先秦·墨子《墨子·非攻》:“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

衍生典故:

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得不偿失”。

成语故事: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苏轼之弟,自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嘉祐六年八月,苏辙参加殿试。当时宋仁宗已五十二岁,苏辙想他或许对政事感到疲倦,所以尽力讲政事得失,而对宫禁朝廷之事,议论尤为激切。策问试卷送上后,苏辙自认为一定被黜落。覆考官司马光将其置于第三等,初考官胡宿不同意。司马光与范镇商议后将其置于第四等,三司使蔡襄也力争。但是胡宿认为苏辙对仁宗不恭,坚持要求黜落他。

宰相也要求将其黜落,仁宗说:“用直言来得人,而因直言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宰相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不久后,苏辙被任命为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商州军事推官。其父苏洵当时正在京城奉命修《礼书》,苏辙便要求在京城侍养父亲,获朝廷准许,而苏轼则是出任签书凤翔判官。苏轼在和苏辙的诗《和子由除日见寄》中便感叹道:“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成语寓意:

人们往往看到一点点的好处,就容易迷失方向,不辞辛劳地去忙碌追逐,到最后竟然发现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利益,甚至是受骗上当的计谋,而当怅然若失的时候,自己原本拥有的东西可能已经不在,自己本应该要做的事情也被耽搁地没有着手。成语告诉人们,做事情的时候应该先认真考虑一下,权衡利益,分清轻重,不要因为一点细小的利益而损失掉大的财富,更不要因为一点琐碎的事情而影响到重要大事宜,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

近义词: 因小失大,事倍功半

反义词:一举两得, 一石二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