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是有的年轻人反感伤痕文学,而是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反感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的本质是什么?
是一群吃了时代红利的所谓知识分子,不满于自身处境,通过描述他们经历的所谓底层生活的苦难,以社会大众的启迪者和底层百姓代言人自居,把广大的劳动人民当做肉票,向上争夺利益的过程。
这些所谓知识分子,他们不在乎是不是真的如实描述底层人民的生活,也不会真的与劳动人民产生共情,他们要的就是话语权,是扯虎皮拉大旗的话语权。话语权有了,他们索取的时候动作自然利索了。
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操作,比如东林党。那一个个所谓代民喉舌,替天行道的文人,就没有几个是真的为民众说话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因为以前知识是被读书人高度垄断的,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无论是上位还是底层百姓,其实都有可能被他们垄断了信息来源。你如果接受了他们的信息源,你真的可能被他们蒙蔽,得出反智的结论。
比如他们描述那三十年简直就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最黑暗的时代。可是事实告诉你,那三十年中国人平均寿命提高了三十岁,人口增长4个亿,妇女解放,人人平等,普及义务教育,扫除旧社会垃圾等等。当你看到真实的信息,你还会信他们的话么?
比如他们总是描述那三十年老百姓是苦闷的,迷茫的,无知的,可是我们的农民老乡告诉我们,那三十年是非常有希望有干劲的时代。当你知道这些,你还信伤痕文学那一套嘛。
他们总是描述自己当时遭遇的不公,其实吧当时知识分子住的所谓牛棚,就当时来说是绝对超过当地农村平均住房的,不少老乡当时都可能住茅草屋呢。要是真牛棚,普通人还真住不来,牛可是以前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冬天怕牛冻坏,牛棚里还得生火取暖呢,一般人,还真够不着这个待遇呐。
他们总是说当时自己一天到晚的干活,却不敢说老乡的劳动时间和力度是自己多少倍。据村里老人回忆,那些下放的人的劳动强度大概相当于农家乐,就算这样当时下放的年轻人有不少要么偷懒,要么整天谈恋爱的。
……
住最好的房子,干最少的活,吃最好的东西,睡最美的村姑,得到最大的尊敬,但是跟原先的生活比起来差距是如此之大。那么当他重新回到城市的时候,这伤痕会愈发清晰。他们现在回城了,就写伤痕文学来黑农村了。
总结:
伤痕文学的本质就是教员担心的文人反攻倒算,一些脱离群众的知识分子通过作品,解释放大民众苦难,绑架劳动大众,向上借反思开放东风,向中与一群同类互相抬轿刷人气,向下吸引民望,最终目的就是索取利益。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少也有文化了,也见过一定的世面了。
他们不少来自农村,当看到自己的家乡被伤痕文学描述的这么惨,他们气就不打一处来。
现在的年轻人最讨厌的是啥?
是那些师尊长辈,一边拿着自己当年下放的岁月就着酒局忆苦思甜,一边又拿着高工资推杯换盏寻欢作乐;一边希望你能与他共情意思是他该得的,一边还希望你能加班努力,节食节欲,好让他的生活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