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篷船是哪里的

乌篷船,是江南地区的独特水上交通工具,因竹篾篷被漆涂成黑色而得名。船身狭小,船篷低矮。船板上辅以草席,可坐可卧,但因船篷低矮和船身狭小,故乘客不方便直立,否则有失去平衡而翻覆的危险。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

一艘乌篷船,是中国人的温柔乡

船,中国华夏文明五千年以来不断被提及的一样宝物,它可以作为带着人们远航追梦的交通工具;它可以成为杜甫《春夜喜雨》中“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点亮人心中的一盏明灯。小船也可以成为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中“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女子去看仰慕的心爱男子的一艘爱情船。

它也是沈从文所写的《边城》中,翠翠漫漫一生中永不会抛她远去的朋友。船,中国人向来歌颂、向往的一种存在。

乌篷船,在我国7000年以前,远古先人就已经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淮南子·齐俗训》中也早有记载:

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淮南子·齐俗训》

这是江南地区的独特水上交通工具,因为其竹篾篷被漆涂成黑色而得名为“乌篷船”。乌篷船的船身狭小,船篷也比较低矮。船板上时常铺有草席,可以坐着也可以卧着。但是因为其船比较小、矮。所以一般乘船人都不会站立在船上,不然会发展失去平衡而翻船的情况。乌篷船虽小但是轻便,在江南的大户人家都会将乌篷船作为私家船出游使用。

另有一种船名为“白篷船”,它与“乌篷船”的差别便是白篷船所涂的是桐油清漆。

福船,又称福建船、白艚,是中国古帆船的一种。这是一种出自于宋元时期中国的单龙骨的尖底船,根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所记载,宋代的海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贵其可以破浪而行。”这种船型多为福船。它有着首部尖,尾部宽,两头上翘等特点。

福船的稳定范围很大,能在海上天气恶劣时也能够航行。是一种专门用来运送物资的船只。因其在海上有很好的运动性,不容易翻船。从稳度安全域的表现来看,福船的稳度安全性佳,遇到大浪时,福船式的船有较大机会存活。

楼船,中国古代的一种战船,因船很高又宽似高楼,所以得名楼船。既可远攻又可以近战所以成为了古代水战的主力船舶。根据研究得知,很久以前南越先民已经穿梭于南中国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其文化间接影响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岛屿。

在春秋时期,当时吴、越、齐、楚四国都建立了庞大的“舟师”,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海军部队。作战用的楼船,一般分为三层,每层都设有防护女墙,用来抵挡敌人的弓箭、石头等。船上还有皮革用来隔热。

鸟船,又称作绿眉毛,是中国古代海船中的一种船型,是中国“四大古船”之一,为中国古代著名海船船型。鸟船诞生于浙江沿海一带。因为其特点船首形似鸟嘴,所以人们称作鸟船。因为古代的浙江认为是鸟衔来了稻谷种子,才造就了浙江的鱼米之乡,所以便把船头做成鸟嘴的形状。

由于鸟船船头上方有条绿色眉,所以又常常把它称为“绿眉毛。”舟山船是舟山海洋文化的摇篮,而鸟船常用为舟山人向其他地方运输物资的一种船只,是我国古代南北洋都可以航行的一种船只。

渔船是生活在海边或者是临水的人们用来生活的一种捕捞和采收水生动物的一种船舶。直至今日现代捕捞生产的一些辅助的船只。渔船也常常用于水产品加工、运输、捕捞、养殖、渔业发展或者是渔政任务的一种船舶。

在渔船上一般放置渔网然后渔夫们都会很早出去捕捞水生动物后用来贩卖或者是自己食用。在渔船上,为了保证打捞上的水生物的新鲜,渔船上也常常放有保鲜的冰块。在现在很多的渔船也会发展渔船旅游项目,将游客带上船然后出海捕捞新鲜的水生动物,并且在船上也可以即食,所以很多渔船上也会有一些调味品,让前来尝试自行捕捞的游客品尝到最新鲜的食物。

有的船只保卫家国,巍峨雄伟;而有的船轻巧富有浪漫的诗意;有的船则是为人们提供出行方便,给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劳作方式。总而言之,船,就是中国人心中的温柔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