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什么不扶持扶苏?有三点可能:1.李斯被赵高胁迫。2.李斯为了保住丞相之位。3.李斯为了维护秦始皇的制度。
李斯聪明一世,最后为什么不帮英明的扶苏,而选择纨绔子弟胡亥?
古往今来,皇权之下无父子,皇权的更替也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血染玄武门,尸寒沙丘宫,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欲望与人性的交锋。同样的,秦朝奋六世余猎,一统天下,成就始皇帝祖龙威名,然而,晚年却意外猝死于迅游途中。
李斯赵高狼狈为奸,计杀公子扶苏,让小儿胡亥登基为皇,最终间接导致秦朝二世而亡。令人唏嘘不已却有留下疑问,为何李斯英明一世,却选择一位纨绔子弟作为继承人,将自己呕心沥血打造的大秦葬送与此?
李斯处于维护巩固自身权势的考量
首先李斯虽然有着过人的才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李斯拥有极强的权力欲望,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为了避免新皇登基剥夺自身到手的权力,李斯必然会铤而走险。
我们先来看李斯的权力欲望,他早年的生活出生贫寒,多年一事无成,以至于在他看见仓库里面的老鼠而不由得大发感慨。《史记》记载:“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最后李斯发愤图强,开始了追求人上人生活的历程,最后官拜秦国宰相,权倾天下,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
假如秦始皇去世,留下的接班人是扶苏,那么李斯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告老还乡,首先扶苏和李斯并不亲近,没有任何交往。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的扶苏推崇的是儒家而不是法家,
据《史记》当中记载称:“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的李斯如果继位的一旦是扶苏,自己的地位肯定是不保,甚至还有生命威胁。所以李斯在出生新皇登基不被清算以及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权势地位的考虑之下,必然不会选择扶苏当皇帝。
李斯在任期间“作恶多端”,明君登基难免遭殃
古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而李斯恰恰就是亏心事做多了的那一类人。首先李斯向秦始皇进言陷害自己的同门师兄弟韩非子,最终又毒杀韩非与大牢之中 。“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而李斯怎么做的目的无非是害怕韩非抢走李斯手中的权力,可以说是心狠手辣,不择手段。
而且李斯还是焚书坑儒事件的发起者和建议者。秦国一统六国之后,百家门徒积聚在咸阳,当时很多人向秦始皇谏言改变法家一家独大的局面,李斯据理力争之后不了了之。之后李斯更是向秦始皇建议“焚书坑儒”。
《资治通鉴》当中记载:“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作为始作俑者的李斯如果在素有贤明且支持儒家的扶苏继位后,李斯的下场可想而知。因此李斯绝对不会自掘坟墓选择扶苏。
李斯选择胡亥和赵高的煽动放不开
沙丘政变当中的一个关键性人物赵高对于李斯决定选择胡亥为帝具有重要的影响。赵高也算得上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大太监,担任中车府令这一个职位长达二十余年,可以说深得秦始皇的信任与看重。“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不仅仅如此,秦始皇在听闻赵高的才能之后还特地任命赵高教导胡亥,可以说是胡亥的半个老师,二人关系极其亲密。
“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而秦始皇在沙丘宫病逝后,秦始皇不仅仅只有胡亥这个儿子,但是李斯偏偏选择胡亥,这和赵高在其中说服李斯有关。
经过赵高的劝诫,分析利弊之后,为了保住到手的权势,选着了公子胡亥为继承人。由此可见,在胡亥上位得到李斯支持的过程当中,赵高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准确的抓住了李斯与扶苏的矛盾所在,最后在威逼利诱之下迫使李斯选择胡亥。
胡亥为人放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易于掌控
在中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当中君弱往往是臣强之时,李斯从始皇帝众多儿子当中偏偏选择了胡亥,还与他的性格能力有关,从胡亥继位后的种种事迹就可以看出其能力昏庸之处。
胡亥继位不久便听信赵高的谗言放逐处死始皇帝的一众公子,《史记》记载:“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胡亥的一举一动当中无不透露出其偏听偏信的性格特点。
而李斯可以说是有先见之明的,李斯之所以会听信赵高的言论选择胡亥正是看重了胡亥偏听偏信,易于掌控的特点。“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贵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
虽然这是赵高向胡亥进的谗言,企图杀害李斯达到独揽大权的目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胡亥继位后李斯的权势的确是更进一步,和赵高共同管理秦国大小事务。
总结
李斯可以说是一时人杰,然而却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在选择秦国继承人的大事上轻信赵高,选择胡亥,最后葬送了自己和秦国基业。李斯选择赵高的原因无外乎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权势,以及害怕被清算 除此之外还和赵高的煽动息息相关,最后也是看重了胡亥为人昏聩易于掌控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