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过碌蔗,拼音是diān guò lù zhè,本义是比甘蔗还要直,引申义是表示事情的进展非常顺利。
今年要“掂过碌蔗”
上图是老师在家长群里发的一张图,图上一捆甘蔗,配上“考试成绩好了,内服;考试成绩差了,外用”的字眼,让家长们莞尔之余,也心领神会。
其实,大家心里都想的是:“全部题目我都识做,今次考试掂过碌蔗。”意思是(全部的题目我都会做,这次考试肯定能通过。)
“掂过碌蔗”意思是表示事情的进展非常顺利。粤语惯语,字面意思是比甘蔗还要直,实际意思是表示事情的进展非常顺利。
“掂”字有两层意思,一个意思是直,另一个意思是达成。 每逢过年前夕,广东的一些鲜花市集或街口花档,总会见到高高竖立的甘蔗,人们把甘蔗买回家后,摆放在大厅,寓意成双成对,有枝有叶,有头有尾,年头甜到年尾。“个个都要今年掂过碌蔗!”
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先秦时代的“柘”就是甘蔗,到了汉代才出现“蔗”字。
甘蔗粗生,阳光充沛的地方就可以种植,十八个月就可以收成。当年父亲是上山下乡的知青,插队的地方便是甘蔗的产地。 当年,父亲每日要下蔗田打脚叶。
甘蔗长成后就好像一条条长长的竹杆。随着蔗茎的伸长,基部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黄,在甘蔗生长后期就要剥去枯黄脚叶,以便增产、促熟、增糖。在湿热蔗区,打脚叶增加了蔗田的通透性, 可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气根和侧芽萌发对养分的消耗,减轻鼠害和病虫危害。
打蔗叶看似简单,其实苦不堪言。首先,打蔗叶的季节在酷热的夏天,蔗林里密不透风,加上蔗叶上遍布小尖毛,碰上人的皮肤,便把人扎了一身,又痒又痛,必须穿上长袖衣裤防备。但裸露的手又避免不了会被扎着,不一会儿手上便扎满密密麻麻的小尖刺,让人无法忍受。父亲常被人笑话是打十分钟蔗叶,拔半小时蔗毛,不是干活的样子。
甘蔗按用途可分为果蔗和糖蔗。 蜡蔗是糖蔗,色紫,含糖量较高,是用来制砂糖的原料,因为皮硬纤维粗,用牙撕扯不动,口感较差,只是在产区偶尔鲜食。
把甘蔗汁用火来煮,烧干后便成蔗糖,加水再煮,除去杂质之后的结晶体就是日常用的白糖。
果蔗分有绿色,易撕扯、纤维少、茎脆、汁多味美、口感好的竹蔗和口感比竹蔗松软,只适合生吃的红蔗。
以前,水果稀少,物质贫乏,甘蔗便宜,小城内外,常见人把甘蔗用牙撕扯外皮,细嚼蔗肉啖汁而食,如今此景已渐不见。但街头巷尾,卖鲜榨蔗汁的小摊却仍是随处可见。
生榨蔗汁甘甜清润,生喝时加上梨子汁,润燥清肺;加莲藕同榨汁,还可以止咳。连唐代诗人王维在《樱桃诗》中写道:“饮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旧时广东人食用甘蔗,大多爱用做甘蔗萝卜汤:把甘蔗200g,鲜萝卜150g,切碎,加水煮至萝卜烂熟,去渣取汁,随量服用。该法源于《山清家供》。本方取其“蔗能化酒、芦菔能化食也。”二者同用,可奏清热除烦、解酒毒和化食下气之效。用于酒食过度,烦热面赤,呕逆少食。
现在最普遍的食法是煮竹蔗茅根汤,加上红萝卜和马蹄,味道更佳。
对甘蔗的食法,倒是大医学家李时珍别有一番见解,他说:“凡蔗榕浆饮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将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