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上帝,但这个上帝不是基督教所说的上帝而是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绝对理念首先是逻辑地演进,从纯粹的存在、按照否定的原则一直发展到绝对理念,完成了理念的自我认识。
黑格尔: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一个聚讼纷纭的是非之地,每一个时代都有许多哲学体系。但是哲学的定义却不好理解,一说起物理学,我们就会想到声光热电力,知道它所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运动;说起经济学,我们也能大致了解这是一门研究社会领域经济活动的科学。可是讲到哲学,却很难形成一个概念,甚至说不清它到底研究什么,跟其他的科学又有何不同,学哲学究竟有没有用处?
对于这些问题,1818年,黑格尔在柏林大学开讲时都有回应,可供我们参考。当然,黑格尔所说的哲学并非广义上的哲学,而是指思辨哲学。
黑格尔在柏林大学开讲
什么是哲学?
每一个时代都有特定的时代精神,隐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观念中,以学术思想为集中体现。例如中世纪统治西方的观念是权威原理,人们拜服于教会和上帝,出现了经院哲学;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兴起,冒险与探索精神方兴未艾,经验主义便应运而生。我国宋朝时航海发达,文明开放,三大发明相继问世,其背后是遍格天下之物的穷索精神;明朝时闭关海禁,八股取士,精神观念也从向外探索的“格物致知”变成了向内的反省的“致良知”。这说明占主流地位的哲学往往就是时代精神的反映,而且是在一个时代即将落幕时,作为总结而出现。用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话来说,就是:
“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了,才会起飞。”
这句话说明的是哲学的“后思”性,哲学的直接对象就是思想,它是对思想开展进一步的反思。
人的认识活动按深浅层次来看,可以分为感觉、表象、经验等感性阶段以及思维、反思等理性阶段。感觉依赖于感官,通过它可以形成表象与经验,例如我们吃一个苹果,可以感觉到它的颜色、硬度、滋味等等。如果我们把这种感觉上升到思维的高度,通过“苹果”这个概念来把握它,也就来到了理性阶段。各门具体科学对事物的认识都是这样的,例如物理学的“光”并非单指某一束具体的光;经济学的“利润”也不是指某个厂主的利润。概念排除掉了经验的个别性,让我们从普遍的角度去把握事物,进而抽象出它们所共有的规律。
黑格尔认为从经验而来的科学会产生出概念
科学通过概念来把握研究的对象,这些概念本身就是思想的产物,哲学则是对概念进行反思,对思想进行再思想。
过去我们总是认为“概念是死的、空的、抽象的东西”,也就是说现实事物会发生变化,概念却僵化不变。可是通过哲学的反思,我们会发现概念其实也是流动的。最直观的证据就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许多概念,古人都没有;而古人使用的一些概念现在也已经灭绝了。此外,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动,例如,古代的“颜色”是容貌的意思,现代却变成了色彩。在科学领域,概念也总是在流动,例如机械观中“质”与“能”概念都被相对论改写了;经济学里“价值”的内涵在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乃至边际主义中都有不同的内涵。
对于各门科学来说,它们处理概念的手段乃是仅仅给予其规定,它们的目的在于对事物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形成一个概念。而哲学在对这些已形成的概念进行反思,发现其中的矛盾,从而对原规定进行否定,然后再次进行否定之否定,通过正、反、合的推论,演绎出更为完善的概念。因而,黑格尔对哲学下定义说:
“概括讲来,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
哲学不是直接考察事物,而是通过思维、概念去考察事物,所以哲学所研究的是普遍的东西。
哲学与具体科学有什么区别?
哲学是一种较高的思维方式,它不是建立概念去把握事物,而是对这些已形成的概念进行反思,考察其内部的矛盾和适用性。显然,思维不一定要上升到高级阶段才能达到真理。我们并不需要非得通过哲学反思,才能够用正确的概念来把握住事物。就像我们不需要理论指导,也可以凭经验正确办事一样。哲学并不是通往真理的必经之路,如果认为我们一定得得出最完美的概念,才能使认识符合实际,达到真理,那是错误的。黑格尔说:
“这种说法,无异于认为在没有知道食物的化学的、植物学的或动物学的性质以前,我们就不能饮食;而且要等到我们完成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之后,才能进行消化。”
哲学这只猫头鹰总是飞在其他科学的后面,由其他科学去收集概念,供它反思。因此,黑格尔把物理学、化学、政治学等其他科学称为“经验科学”,它们直接与对象打交道,以经验为出发点。
牛顿把他的书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格劳秀斯把自己的学说称为“国际公法的哲学”。现在,也有许多讲时髦的人,把自己的观点冠以“经营哲学”、“生存哲学”、“人生哲学”等名号。但是严格说来,这些都不能算是哲学。因为哲学的起点是思维而不是经验,它的对象是概念而不是直接的事物。
哲学与经验科学的关系表现为,经验科学为哲学提供概念、范畴、原则和分类等。哲学对经验科学提供的这些思想进行思维地考察,通过反思来发现矛盾,进行扬弃并加以完善。然后再把新的范畴还给经验科学,使其行之有效。所以黑格尔说: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乃在于范畴的变换。”
经验科学的范畴、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哲学对这些范畴和概念进行扬弃,变换成更完善的范畴。从这种意义来看,哲学之于经验科学的用处乃是提供范畴和思维方式。
黑格尔
哲学与具体科学有什么联系?
哲学家们总是有一个野心,希望把自己的哲学思想建成一个无所不包的体系。能够容纳自然、社会、精神等所有领域的知识。例如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几乎是百科全书,康德的哲学也触及许多领域,就连黑格尔自己也划分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等。他们想把哲学变成科学的“科学”,使哲学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变成科学之王,但是这种观点乃是出于对哲学的误解。
过去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下,各门科学是相互独立、互不联系的,因而才希望建立一门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这门的哲学的目的在于说明各门科学间的联系,是一门关于总联系的科学。在辩证法提出后,各门科学不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包含许多交叉间错,每门科学都把自己在总联系中的地位纳入研究范围。这样,原来那门用来证明总联系的哲学便失去的了研究的对象,它原先的内容被各门科学独自分担了,关于总联系的哲学也便没有存在的必要。
例如在古代,自然哲学就是一门“总联系的科学”,可是随着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出现,自然哲学实际上已经消亡了,它的内容被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所分担,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恩格斯说:
“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了要求,要它弄清它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于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
哲学并不是科学的“科学”,它只是通过逻辑思维来把握科学的概念,并为科学提供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恩格斯认为黑格尔的体系与他的辩证思维相矛盾
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处?
当我们明白哲学与经验科学的联系之后,其实也就已经知道哲学的用处了。通过哲学思维,可以发现矛盾,进而优化范畴,产生出新的思维方式,再用来认识对象。可是庸人却无法理解,他们紧盯着可量化的利益,认为学习哲学无益于钱袋的增加,也没法让我们认识直接的事物。可是他们不知道,这种肤浅的思维方式正需要哲学来变革。
对于人类来说,变革思维方式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在经院哲学根深蒂固的时代,培根创作了《新工具》,提出归纳法和重视试验的思想,为自然科学提供了思维方式。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破坏封建制度的理论根据,挑战教会的思想统治,为法国大革命播下火种。
对于个人来说,学习哲学也有益于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式,能够更好的认识问题。真理对于人来说,有时候是十分遥远的,甚至还不如一块面包实用。但是真理已经超出了实用的范围,实用不足以衡量真理的价值。
为什么哲学难懂?
哲学从思维出发,所以比其他经验科学要抽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晦涩、难懂的印象。只要我们翻开哲学家们的著作原典,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一本是容易读的。为什么哲学难懂呢?
这首先是因为哲学的“后思性”缘故,哲学与概念打交道。人们不惯于作抽象思维,难以紧抓住纯粹的思想,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还常常把情绪、直观和表象参杂其中,这与个人思维能力有关。我们凭借经验,可以得出“这片叶子是绿色的”这个表象,不过要把表象化为“存在”与“个体性”等概念,却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
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都说哲学是少数人的事业,每个人都有天赋的思维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进行哲学思维,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谈得了哲学。就如同每个人都有一双脚可以作为制造鞋子的模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制鞋的技术。一个无知的人在谈论哲学,就好比一个不懂造鞋的脚气病患者在妄论鞋子的透风技术一样,无知而无畏。
哲学难懂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缺乏耐心,总是急于想把思想和概念用表象的方式表达出来,缺乏深入思考的耐性。“意会”是比“言传”更高的境界,一旦进入纯思维的认识领域,就难以表达出来,而且这些知识与听众十分陌生,就算说出来也难以被理解。它不像演说家所说的话那样,是听众早已熟悉烂熟的东西。所以,优秀的哲学家需要具备把抽象观念通俗表达出来的能力,这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胜任的。
最后,黑格尔认为与其他学科相反,哲学最不需要年少成名的天才,哲学需沉淀与底蕴,无法速成。黑格尔说:
“以谨严的态度从事于一个本身伟大的而且自身满足的事业,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