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一嫂(1775-1844),原姓石,乳名香姑,系广东新会籍。其前夫姓郑,因排行而俗名郑一,新安(今深圳宝安)人。郑氏夫妻生有两子。中国最著名的女海盗之一。
2、郑一嫂是大海盗,很难评断其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海盗这样的特殊身份,造就了郑一嫂传奇的前半生,同样也因为海盗的身份,注定了她最后凄凉的结局。
从妓女到海盗女王的郑一嫂,无奈人生背后的智慧抉择
纵观海盗女王郑一嫂的一生,可谓是无奈与智慧并存的一生。从无奈的妓女出身,到无奈成为海盗的“压寨夫人”,再到无奈成为海盗女王力挫“清、英、葡”三国联军,后到无奈接受招安,终到无奈跑到澳门“开创新天地”,似乎每一步都充满了难以选择的无奈,但每一步的结局却又是智慧的正确抉择。
这一点,相较主动“奋斗”成为世界十大海盗的其余人员来说,郑一嫂的海盗之路无疑是难以选择的无奈“巧遇”。但她却能仅守“盗亦有道”的为盗准则,严明“盗纪”,虽身处黑道“泥潭”,却能“出淤泥而不染”,并无恶名相传,这点更是其他(她)恶贯满盈、财宝堆积成山的世界十大海盗不能相提并论的。
同时,从黑胡子海盗爱德华·蒂奇、威廉·基德船长、安妮·鲍妮、棉布杰克等世界十大海盗的悲惨结局来看,无疑郑一嫂的每一个抉择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最终成功“由黑洗白”,也使自己和兄弟们几乎都有了一个平安着陆的幸福结局。
从无奈的妓女出身,再到无奈的海盗“压寨夫人”,看似从一个火坑跳到了另一个火坑,却孕育着“破茧重新”的希望
1775年,在美丽的珠江三角洲银洲湖畔的广东新会,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家人给她起名“石香姑”,有点像菜名。因此,有人推断她的家庭极为普通。
或许,因为家庭变故,家道中落;或许,因为家庭贫困,无力抚养。总之,确切原因无从得知,反正自幼聪明伶俐的石香姑,被卖到广州一家青楼,成了一名裹着小脚的娼妓。可以说,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几乎都在“火坑”青楼中度过。
这时,如果还有人说自己的命运苦,怕也不敢站出来与石香姑相比吧。关键,她并没有在青楼中沉沦自弃,反而饱读诗书,显得气质不凡。
郑一嫂剧照
然而,老天似乎并不想放过她这个苦命的女子。在石香姑26岁那年的一天,海盗头子郑一潜入广州城中的青楼寻欢作乐,并被她的美貌所迷,随将她劫持到了海盗船上,无奈成了郑一的“压寨夫人”。因此,海盗们称她为“郑一嫂”、“龙嫂”。
此时的郑一嫂,似乎从一个火坑,又跳到了另一个火坑。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个火坑对于郑一嫂来说,却是关上一扇门而又打开一扇窗的别样风景线。
无奈进入海盗窝的郑一嫂,刚刚与丈夫建立起恩爱的感情,丈夫却不幸坠海身亡,无奈她又接过丈夫基业的“接力棒”,从此走上了海盗女王之路
郑一嫂到了海盗船上后,才知丈夫郑一是新安(今深圳宝安)疍家人,出自明末郑、石、马、徐四姓海盗世家,到了清朝时演变成了六大海盗帮派,郑一则是其中的红旗帮帮主,同时也是明末清初东南沿海台湾及日本等地第一大海盗郑芝龙(郑成功之父)的后人。
由于郑一在家中排行老大,因此家人起名郑一,而弟弟起名为郑二。也就是说,郑一父母希望儿孙繁盛,能从郑一排到郑八、郑九、郑十以后去。
因此,郑一从小便生长于世代海盗之家,父亲是海盗贼,而他则是海盗娃。待到郑一长大后,全力组建“中华海贼大联盟”,欲将六大海盗帮派联合到一起,立志再现曾经先祖的海上辉煌。
或许,因郑一嫂祖上也是明末横行珠江口的疍家贼缘故,似乎身体里同样积存有先祖的海盗基因。同时,她与丈夫又同为疍家人出身,而疍民在清廷眼里则是贱民,并历来被人们所歧视。
因此,“同病相怜”之下,郑一嫂不但对丈夫的海盗身份并不排斥,反而成了丈夫的得力助手,经过三年的努力,初步搭建起了“中华海贼大联盟”的框架。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32岁这年,郑一嫂的丈夫郑一出海时,突然遇到暴雨台风,不幸坠海身亡。
此时,初步形成的“中华海贼大联盟”,眼看将要面临“解体”的局面,而丈夫的毕生心血也将随之化为泡影。
无奈之下,作为“中华海贼大联盟”创建者之一的郑一嫂,只好站出来,用自己并不坚实的肩膀撑起了“中华海贼大联盟”。自此,寡妇郑一嫂的海盗女王之路正式起航。
盗亦有盗的海盗女王郑一嫂,却用自己独具慧眼的目光,走出了不同于任何海盗的生存之路,既成就了自己的海上霸业,也使自己的美名流传后世
后世有句俗语:“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创造未来。”这句话用在郑一嫂的身上应该极为恰当。相对其他大多数草莽型的海盗而言,在青楼中饱读诗书的她,无疑给自己的人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自她接手红旗帮后,通过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极大提升了红旗帮的规模和实力。辉煌时,拥有大小船只五六百艘、部众三四万人。同时,还在香港设有基地,建有造船工厂。例如:在与英国战船交战中,她发现英国人发射的是最新研制的24磅炮弹,威力非常大。数月后,她便在自己的战船也同样装备上了新式火炮。
西方绘画:正在战斗的郑一嫂
随着队伍的迅速壮大,她的威望也日益高涨。这时,她又以铁腕手段改革曾经海盗帮众依靠劫掠作恶的谋生制度。为此,她立下森严帮规,加强帮众纪律管理。
如:强取百姓财物者,死罪;奸淫掳掠者,死罪;违抗命令者,死罪;窃取公共财物和偷盗乡民财物者,死罪;藏匿战利品者,死罪;男女私通者,男斩首,女沉海;开小差或是未经许可擅自缺到者,割耳示众等。
对此,曾被郑一嫂绑架过的英国富商格拉斯普尔后来回忆说:“郑一嫂制定的海盗条令被严格执行,违反者严惩不贷,这一点‘几乎令人难以置信’。”因此,他断定:“如此严格的约束,一定会造就一股攻则勇猛,防则顽强,即便处于劣势也会死拼到底的力量。”
后来,根据郑一嫂的所作所为来看,这一切确实被格拉斯普尔所言中。
但是,这样严明的纪律也给郑一嫂的海盗队伍带来了生存困难,毕竟平时大多靠强取百姓财物谋生。
为了解决这一生存难题,她将“劫掠的目标”盯上了有钱的海上洋人,还将劫获的财物用于救济贫苦百姓。如:曾被红旗帮绑架的英国富商格拉斯普尔,家人便是用7654西班牙银元赎回到伦敦的。后来,通过他的回忆录,郑一嫂的事迹才得以公诸天下。
虽然,郑一嫂的英雄美名在清朝民间的百姓中倍受传扬,却在英国、葡萄牙等国的一些人中留下了恶名。毕竟,郑一嫂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此,英国、葡萄牙等国先后派出舰队,并向清朝施压令其出兵,意图剿灭郑一嫂的队伍。
结果,1809年,郑一嫂在广州内河击败英国舰队,并俘获一艘战船,斩杀数十名英国士兵;期间还曾屡败清廷围剿官军,重创葡澳舰队(多有美国雇佣兵),一度曾将澳门围困到几乎断粮的地步。
不过,在这一系列的海上作战中,郑一嫂的得力干将张保仔(义子),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后来,朝廷赐婚二人结为夫妻。
事后,郑一嫂的威胁令清廷、英国、葡萄牙三方大为震惊,非常不安,随于1809年秋组成了三国海上联合舰队,打算再次围剿郑一嫂的海盗队伍。
郑一嫂获悉情报后,亲自带领一路偏师将联军主力牵制在大屿山。同时,采用“围魏救赵”之计,派遣另一路偏师奇袭广州城,并击杀虎门总兵,吸引联军回援。接着,她又采用“围点打援”之计,领红旗帮主力埋伏于联军船队回援的险地,伏击联军。最终,经过九个昼夜的激战,红旗帮在付出40名战死帮众的微小代价下,大败三国联合船队,出动时的数十艘联合战舰只有几艘逃回广州。
这一战,令清廷大失颜面,随又接连派出大军征讨。结果,又一次次在郑一嫂、张保仔的反击下败北。如:在浙江海面击杀浙江水师提督徐廷雄;在香港大屿湾摧毁清廷战船二十多艘、火炮三百门,并生擒广东水师提督孙全谋;杀死虎门总兵林国良等。从而,致使清廷频繁更换两广总督人选。
不久,张一嫂的海盗队伍集结战船三百艘、火炮一千五百多门、帮众两万多人,再次冲破葡清联军的围剿,扬长而去,令联军束手无策,望洋兴叹。
从此,郑一嫂扬威大海,名传世界,但也成为了清廷和洋人的眼中盯。因此,郑一嫂并没有因为之前取得的一场场胜利而忘形,相反更感危机重重。毕竟,自己只是一方海盗流寇,又岂能与三个国家的实力相抗衡。一旦三方出动大军,就算自己的帮众再英勇,怕也难有个好结局。
理智的郑一嫂并没有迷失在扬威海上的霸业之中,反而看到了海盗生涯的重重危机。因此,为了自己和兄弟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无奈选择“单刀赴会”谈招安。
面对联军的屡次围剿,虽然屡屡胜利,但是郑一嫂并没有迷失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更感危机重重。因为,就算联军屡屡失败,但他们的背后却有国家这个庞然大物作支撑,而自己却不能出现一次失误。否则,不但自己的队伍将面临倾覆的危险,而且自己和兄弟们也极有可能落个尸骨无存的悲惨下场。
想想东晋末年的中国海盗“祖师”孙恩,辉煌时海盗大军曾达到百万之众。最终,还是落了个投海自尽的下场。而自己三四万的海盗队伍,又怎能与百万海盗大军的孙恩相比。
这一点,对于从事海盗行业,且又饱读诗书的郑一嫂来说,不可能不清楚。因此,在她最辉煌的时候,又不得不为自己和兄弟们的未来而担忧。
清廷在屡剿无果,且又耗费钱粮无数的情况下,打算采取“兵不血刃”的怀柔招安手段,来平息郑一嫂的海盗之乱。
郑一嫂剧照
1810年2月21日,首轮谈判地点选在了珠江口穿鼻海洋上,并邀请葡澳大法官阿里亚加为见证人和传话人。结果,经过连续3天的谈判,却一直没有达成协议,并有谈崩的趋势。
4月17日,为了打破谈判结局,无奈之下,35岁的郑一嫂只好力排众议,冒着被捉拿的危险,不带武器,只带着17名不识字的妇女作为“谈判小组”,留下一张纸条后,悄悄离开,毅然“单刀赴会”,进入广州城。毕竟,清廷对待抓获的匪首几乎都是处以极刑。例如:被清廷千刀万剐的石达开。
当时,两广总督衙门想给她来一个下马威,设置了一个森严的斧钺阵,却被面不改色的郑一嫂径直闯过。
见此,两广总督张百龄也颇为佩服其胆量,并于白虎节堂接见了她。作为封疆大吏在正式场合与一名小女子进行政治性平等对话,这在中国历史上应该是极为罕见的。
结果,经过数度交锋,最终在郑一嫂说到红旗帮将马上恢复活动的“公然警告”下,张百龄答应了张保仔第一次谈判时提到“保留一支贩卖食盐船队”的要求。至此,郑一嫂成功“由黑洗白”。
事后,朝廷为郑一嫂和张保仔主持了婚礼,并封张保仔三品官衔,郑一嫂为二品诰命夫人。同时,大多数兄弟也因此都有了一个较好的结局。
但是,据说郑一嫂的海盗队伍解散后,也有少部分人员不愿生活在清朝的统治下,跑到当时的葡萄牙殖民地澳门,通过开设赌场,并扎下了根。因此,有说现在澳门赌城的来历,或许就是因此而来。
后来,还有传言,鸦片战争期间,郑一嫂曾协助林则徐抗击英国舰队。只是,当时的清廷水军的装备和战斗力已远远无法与当初的红旗帮海盗相比。因此,她对清廷极度心灰意冷,加之丈夫张保仔也早已亡故,随后便带着一些兄弟去了澳门,并同曾经的红旗帮兄弟一起经营赌场,直到终老。
由此可见,虽然郑一嫂的一生有着太多的无奈,也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但置身其中的她却能在无奈中发现希望的火苗,还能创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可谓“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值得令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