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嘴乐包括哪些方面(奶头乐效应)

你有没有觉得近些年来自己很浮躁,无论如何都静不下心来?当你准备做点儿什么事的时候,就会无限地想要摆弄自己的手机,沉迷抖音或者短视频......看书看不进去,无法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看电影、电视剧,甚

你有没有觉得近些年来自己很浮躁,无论如何都静不下心来?

当你准备做点儿什么事的时候,就会无限地想要摆弄自己的手机,沉迷抖音或者短视频......

看书看不进去,无法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看电影、电视剧,甚至是看抖音视频,只要超过1分钟,都想用1.5倍以上的速度观看......

上卫生间的时候,都要抽出时间刷一下短视频......

这种通过短时间高频次获得快乐的方式,就是“奶头乐”。

“奶头乐”现象

“奶头乐”起源于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提出的理论,指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竞争不断加剧,20%的精英阶层将掌握着绝大多数资源,80%的非精英阶层民众则被边缘化。

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大批令人沉迷的、充满感官刺激的娱乐消遣产品被创造了出来,以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消解不满情绪和精力,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奶头乐”现象

就像是为解决吃不到奶而啼哭的婴儿而给他们塞上奶嘴,尽管实际上仍然吃不到奶,但也能安慰与平稳他们的情绪,因此被称之为“奶头乐”。

“奶头乐”的表现形式有:

追求感官刺激效果的综艺节目;

虚假或脱离实际的肥皂剧;

缺乏思想性的文学作品;

过度过量的游戏等。

特点就在于虚假性、肤浅性、成瘾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专注力是能被驯化的,如果从小看的是15秒小视频,专注力就会变短,看的是持续的东西专注力则会长很多。

十几秒的短视频深得人心,一个接一个,根本不让你停下来。花哨的段子、搞笑的动作、夸张的演绎都在最大限度地刺激人的感官。

“奶头乐”现象

而这种“奶头乐”现象,正一步步向低龄化蔓延,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开始停止努力,放飞自我。现在的学生,每天攀比的是谁的恋爱谈得多,谁的游戏玩得好,还美其名曰生活就应该活得洒脱。很多学生抱着“及格万岁”的心态,不追求高分,在对待学业上,只是一知半解。

1964年,英国独立电视台纪录片导演迈克尔·艾普泰德开始了一段为期56年的拍摄。
他采访了14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英国7岁儿童,让他们诉说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生活。
迈克·艾普泰德说:观察这14位孩子的成长轨迹既有趣又令人心寒。
这些孩子中,有的人很早就已经对社会、对人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远见;
而有的人一辈子都在为一天的生计而操劳,过着一眼看到头的生活。
很早就有了自己规划的孩子,大多是来自精英阶层的孩子,他们从小就有明确的目标,以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阅历为快乐。
而那些一辈子都在为生计奔波的人,年轻时大多都沉溺于肤浅、短暂的快乐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最终失去了自我发展和优化的宝贵机会。

“奶头乐”现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哪怕是学生的家长,也无法代替他们做未来的人生决定。孩子过于依赖家长,而家长也愿意事无巨细地陪在孩子身边并照顾他们,这才造成如今这般“奶头乐”现象频频出现的情况。

很多学生上了大学以后,就开始放飞自我,开启了“休养生息”的生活模式。学生觉得自己是在脱离苦海,殊不知,最大的关卡还没过。

“奶头乐”现象

临近就业,如果学生浑浑噩噩地度过大学四年,那迎接他的将会是社会的毒打。

所以家长应该更有放手的觉悟,孩子的人生道路需要她们自己去完成。家长作为同行者,要适当放手,避免孩子过于依赖家长的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