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这句话什么意思(典故)

原文出自《晋书·惠帝纪》: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说白了,何不食肉糜就是指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然后自以为是地提出一些建议,其实根本不实用。

“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出自《晋书、惠帝纪》:“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并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一个寒门准清华大学生,受家庭条件方方面面的限制,为了减轻家庭未来学费支出负担,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从那个方面来讲,应该说是满满的正能量,只要接触到建筑工地的人都明白;建筑工地的活,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环境温度变化大,我们确实为这种知道父母生活不易,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家庭解燃眉之急,为出生寒门的孩子早当家,感到高兴和欣慰。

我们很难理解的是:一个去建筑工地打工的正常孩子,在微博上能够引起这样大的轩然大波。有的对这种行为加以指责、批评、挖苦、讽刺、打击,有的认为这是大材小用,怎么不去做家教,好像家教就是他自己家开的一样说了算。有的认为是沽名钓誉,在给人作秀。有的认为考入清华大学的人,会得到社会上很多奖励,这种人不会享受生活。各自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手画脚,品头论足,指指点点,并为别人的生活进行规划,好像自己了不起似的,未能理解一个寒门学子家庭的实际状况和资源的匮乏。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吃肉粥的?

客观上来说,由于人们家庭条件相差甚远,环境、教育、性格、背景、机遇,决定了一个人的起跑线,有近有远,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与那些本来就在罗马的人,或已经快到罗马的人来说,是没有什么可相比性的。那些没有到过农村,或没有接触到寒门的学子来说,永远不要拿自身的优越条件或者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手段,去指责别人谋生的手段,用自己固有的认知和经历去评判一个人、一件事,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希望自己永远这样活下去,没有人愿意在炎炎烈日之下,衣服好像从水里捞的一样,去挣那点汗水钱,父母也不希望。虽然说,劳动所得并不丢人。当然每个人都期盼自己的生活能够衣食无忧,但是,在在这条路上,人们付出的代价是大不一样的。

确实如此,未曾在贫苦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来说,不会知道生活中的人们,有的确实活的不易,有的确实举步维艰。不是每个人出门就能开上小汽车的,还有很多人骑着电动车,还有很多人骑着自行车的,还有很多人过着日出日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我们可能看到的或者听到的贫穷,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人的人生在蹒跚中前行,只有亲身经历过、感受过,才会深深的体会到,所以说,我们没有资格,也没有这个能力去指责那些还在拼搏的人们,设身处地去想一想,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越的家庭背景或优渥的生活条件。

海明威说过:“永远不要对别人的不幸和苦难,无动于衷”。其实,尊重一个人的选择,是一个人有教养的最高境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活在这个世界上,成年人没有容易二字。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的选择,用温柔拥抱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从来不缺批判和指教,换位思考一下,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