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颈槽蛇(虎斑游蛇),游蛇科,颈槽蛇属。俗称为野鸡脖子等。由于虎斑颈槽蛇的特殊习性,常出没于农村粪圏厕所,也被人们认为是蛇类中比较不卫生的一种。
虎斑游蛇,又称虎斑颈槽蛇,俗称“野鸡脖子”,有鳞目蛇亚目游蛇科颈槽蛇属。是一种中型蛇类,体长约80厘米左右,体重200-400克。在白天活动,晚上回到洞穴,行动非常敏捷。分布于韩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地。生活在山地、丘陵、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和稻田附近。

颈背有一明显颈槽,沿顶鳞后脊两侧有12对颈腺。枕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斑块。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有方形黑斑。腹面为淡黄绿色。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在受到惊吓或发怒时,会将颈部和身体前部横向扭动,此时其颈部的红色斑纹会更加明显,就像公鸡的头颈部一样。

虎斑游蛇具有毒腺,而且在齿槽后方具有较大的牙齿,形态上非常接近后沟毒牙的毒蛇。其毒性较为强烈,是游蛇中比较著名的足以对人类造成危险的蛇。然而它们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毒蛇,因为其毒腺与毒牙没有导管联通。其毒液不通过毒牙导管注入,而是通过其他物理方式进入被咬者的伤口。
性情温顺,不会主动咬人。为卵生蛇类,每年6-7月间产卵,每次10枚以上。以蛙类、蟾蜍和小鱼为食,也吃昆虫、鸟类和鼠类。可作为中药,具有解毒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效。主治骨结核、骨质增生和风湿等病症。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三有名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