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是没眼色的意思。
Ky是日语的缩写,日语直译为读不懂空气,网络用语意思是没眼色,不会看当时的气氛和对方的脸色,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或做出不合时宜的行为。比如说在大家都在开心,她却泼冷水,这就是ky。
ky这个词,到底有多令人生厌?今天来“杠一杠”
最近真的被ky这个词弄得烦透了。
开始是看陈情令,追剧的时候,随处可见ky字眼。于是就心生好奇,这个ky到底是什么意思?
后来问了度娘,释义是这样子的:KY,是网络流行词,起源于日本,取自日文发音的缩写。意思是没眼力见、不会按照当时的气氛和对方的脸色做出合适的反应。中文衍生为乱/嗑/药的意思,多用来特指杠精和无脑跟风者。
说起这个,我想起之前在追《杀破狼》的广播剧,遇到的一些令人生厌的评论。
比如里面有个情节顾昀说了“夺舍”二字,就有网友发弹幕“夺舍?我没听错吧”或者提“魔道”相关的一些内容。明明只是一个道家用语,言语之中仿佛搞得就像是别人抄袭似的。
还有,剧情里出现了一个“云梦台”,就有网友发“云梦江氏”什么的,确实令人生厌的紧。
甚至有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就会蹦出来一些跟剧情和当时情景半点关系都没有的一些话,“谢怜和花城”、“夷陵老祖空降成功”……这里是《杀破狼》啊兄弟!这种绝对是天官和魔道的黑粉,这不明显找骂招黑的吗!
如果这些算ky,确实让人十分讨厌!
然而后来发现,还有比这个更令人生厌的。
听广播剧、刷微博、抖音,到处可见:“ky的滚”,甚至比这更难听的骂人话。
更神奇的是,往上面翻评论或者看前面的弹幕,有一些并没有ky的言论,莫名其妙就开骂。
久而久之,ky成了唱反调的代名词,甚至一部分人动不动就说别人ky,不管别人是不是真的ky,只要老子不爽,你的意见跟老子不一致,那你就是ky,我就骂你:“ky滚”、“ky死/全家”……
这些人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自己觉得好,就听不得别人说不好,有不同意见者,憋着!憋不住,那抱歉,我就骂你!
敢问评论区是你家开的?太平洋警/察吗?管得忒宽啊。
这种和真正的ky一样令人生厌,或者说更甚。
再来说,ky指提不该提的,然而这个“该不该提”本来就不好定义。而有些现象,让人感觉,这个圈子格外敏感而又双标了。
比如,我一直觉得张一山和夏雨老师长得贼像,特别是他还是“刘星”的时候。当年张一山没有大火的时候,曾经也不止一次见过有人在张一山或张一山相关的微博下留言评论说长得像夏雨老师,网友也觉得很正常啊,更有同感者还支持点赞。
而现在不同了,看到一张照片,都不敢说和谁谁长得很像这种话了,说了就是ky。评论也得小心翼翼,说不定哪句无心的话就踩到别人雷点了,等着挨骂吧。尤其是二次元相关内容,在这方面十分敏感,三次元内容倒不怎么见到处加ky罪名的。
ky这个词的出现,仿佛让一部分人给自己骂人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反正不管你是不是ky,只要跟我意见不一致,或让我不爽了,就给你冠上ky的罪名,就可以骂的底气十足,骂得理直气壮,骂的趾高气昂。
不光敏感,还双标。
同样以《杀破狼》广播剧为例。其中李丰的配音演员还配了《魔道祖师》广播剧的蓝忘机,有网友听到李丰说话时,就评论,这声音好像是隔壁的蓝二哥哥,而且只有这一个人说,只说了一次,于是毫无意外地被骂ky,而且是连刷好几条的ky有病、ky滚,不知道是一个人连刷还是好几个人在骂,反正满屏都是ky字眼,体验感极差。
而在另一边,《杀破狼》里配王伯的刘琮还在广播剧《默读》里配了主角骆闻舟。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杀破狼》里有一段戏,顾昀和长庚在那腻歪,王伯一直来打搅,有网友调侃:“骆队在线扫/黄”、“骆队又来查/房了”等等,却没有被骂。
其实个人觉得,以上这两个都是很正常的评论,没必要那么敏感,更没必要双标。
哪壶不开提哪壶也分有心和无意,处理办法不应该是一棒子打死,逮着不放,骂个不停。毕竟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也不能剥夺别人发表评论的自由,所以如果不是恶意刷屏,就大度的放过吧。
以前看评论、开弹幕觉得有意思好玩,现在开弹幕、看评论,一片撕逼。而恶意的“ky”,刷屏的无心“ky”,动不动就冠以“ky”骂人的,以及刷屏骂“ky”的都十分令人生厌。满屏都是“ky”字眼,真的,体验感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