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之父是谁(做出了巨大贡献)

1925年,英国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研制出第一台真正实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他也因此被称为 “电视之父”。电视技术有了脱胎换骨的变革。

说说电视发展史

有人曾说: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这种判断可能言过其实,可能也存在不小的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自从电视机出现,它已经深深嵌入并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电视机的历史进程。

1842年,美国发明家萨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第一个可以真正使用的无线电报机,从此开始,科学界便开始思考发送图像的可能性。

19世纪是电力的时代,有线电技术迅猛发展,电灯、电话和海底电缆的出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电报的发明,开始无线传输的时代,而德国科学界保罗-尼普科夫正处于这样的时代。

尼普科夫来到柏林大学学习物理学,并开始设想能否用电将图像传送到远方。他发现,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送出去。

保罗-尼普科夫

尼普科夫圆盘

1884年,尼普科夫制作了一个光电机械扫描圆盘,并于当年11月6日向德国皇家专利局申请发明专利,在申请书的第一页他写道: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地被看到。这就是所谓的“尼普科夫圆盘”。

“尼普科夫圆盘”工作原理:小孔排列成一条或几条螺旋线,当图像投影到旋转的圆盘上时,盘上的小孔会以一系列平行线扫描图像,这样,通过小孔的光落到硒光电管上,产生的电流就会相应地显示出图像沿扫描线呈现的明暗变化。同时,接收端的尼普科夫圆盘与发射端的圆盘同步旋转,安装在光源前面,而光源的强度则受硒光电管接收到的电流的调制,这样一来,原来的图像就会重现在接收端的圆盘上。

1885年,专利获得批准。这是世界电视史上的第一个专利,它具备了电视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一,把图像逐个分成一个一个的像素;其二,逐个逐行地进行像素的传输;其三,用画面传送运动过程时,许多画面快速逐一出现,在眼中,这个过程融合为一。这就是以后所有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原理。

18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布劳恩(KarlFerdinand Braun)创造了第一个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 。阴极电子枪发射电子,在阳极高压的作用下,射向荧光屏,使银光粉发光。1906年制造了一台画面接收机,进行静止影像重现。

1900年,在这新世纪第一年举办的世博会巴黎世博会上,电视television这个词首次被使用(名为康斯坦丁-波斯基的论文中),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启幕。

1907年至1910年,俄国人波瑞斯-罗星和学生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发射机使用快速转动的镜面扫码装置和接收机使用阴极射线管的电视系统。1911年,工程师艾伦-斯文顿提出了在发送端和接受端同时用阴极射线管传输电视信号的方法。模拟电视也是这个原理。

1906年,雄心勃勃的18岁英国青年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苏格兰)开始利用尼普科夫圆盘的原理,着手进行机械电视的试验和发明。经过18年锲而不舍的努力,1924年春天,已经36岁的中年贝尔德终于把一朵十字花图像发射到了3米远的屏幕上,虽然图像模糊、摇摆不定,他还是于1924年10月9日申请了专利。

1925年10月2日清晨,贝尔德再次发动起房间的机器,在另一间房间的映像接收机里,清晰地收到了一个名叫比尔的玩偶的脸。1926年1月,英国科学普及会的专家们实地观看了贝尔德的演示,一致认为这是一件难以置信的伟大发明。于是,就在这一天,电视被真正发明了。贝尔德被认为是“电视之父”。

约翰-贝尔德

贝尔德的电视实验

1922年,年仅16岁的美国人费罗-法恩斯沃斯便在老师托尔曼的指导下,独立地画出了一张在空中传播图像的电子电视的具体设计图。

1927年,21岁的法恩斯沃斯使电子电视从设计图中走到了现实,并于1930年获得了专利。

费罗-法恩斯沃斯

法恩斯沃斯和他的电视

1933年,俄国人弗拉基米尔-佐利金移民美国,成功研制可供电视映像用的摄像管和映像管,完成了电视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

佐利金的电子电视

佐利金的电子电视

1936年,电视业获得了重大发展。这一年的11月2日,美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这台完全用电子电视系统播放的节目,场面壮观、气势宏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同年在柏林举行的奥运会的报道,更是年轻的电视事业的一次大亮相。

柏林奥运会首次电视信号传送

美国RCA公司CT-100 彩电

1939年,在纽约世博会上,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的电视首次露面,开始了第一次固定的电视节目演播。

1954年,第一台消费级彩色电视机问世,售价1000美元,销量惨淡,导致RCA负债。

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又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并向着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电视转播也由1960年的卫星转播,发展到1983年的卫星直播,在高悬于太空中的通信卫星的照射下,地球仿佛变小了,“地球村”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1958年3月17日我国第一台“北京牌”电视机在天津无线电厂诞生,这台14寸黑白电视机采用了国产电子管加上前苏联的元器件,将铝片压成脸盆形状,然后把显像管镶进去,再在前面套个木壳,外形十分简单。

中国第一台电视机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也是在天津无线电厂诞生。当时,上级有关部门不允许照搬国外现有的制造模式,所以,这台电视机实际上是将各国的电视机技术进行拼凑与整合而成的。

到了改革开放的1978年10月我国才批准引进了第一条彩电生产线。直到1982年,真正能被国人买得起的彩电才诞生,这便是“金星牌”电视。上世纪90年代,是国产电视机厂商最风光的时候,如果你是80后的话,一定会对那时轰轰烈烈的价格战记忆犹新,所有厂商几乎都在做赔本买卖,为的就是自己占领市场。这场价格战的积极意义是显著的,那就是它使得彩电迅速地在全国普及,但同时,由于一味地追求市场竞争,也导致我国电视产业始终未能在电视机技术的核心竞争中,占据主导权。

1997年,部分地区通上了有线电视,拿着遥控器把20几个频道一遍又一遍的浏览,试图寻找动画片和好看的电视剧,在那个物质条件还很贫乏的时代,我们穿着同样的衣服,看着相同进度的《还珠格格》、《足球小将》、《天龙八部》、《快乐大本营》,在除夕夜的鞭炮声中,全家人守在电视机旁等待着赵本山的出场,到了学校也聊着同样的话题,做着同样的关于长大的梦。

20世纪后期,平板电视慢慢从显像管手中接过了承载人类音画梦想的大旗。平板电视从显示原理上可以分为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1997年底,日本推出第一台家用等离子电视,使得等离子电视第一次进入家庭使用。然而,占据着全球等离子面板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松下电器一直没能解决等离子技术的一些致命缺点——等离子电视广泛出现了“烧屏”现象,影像在屏幕上留下了不可恢复的损伤。这一烧,不仅暴露了等离子的技术缺陷,还彻底烧毁了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争抢市场的筹码,从此液晶电视成为了电视机显示技术的霸主。

等离子电视

液晶电视

2000年左右,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屏幕横空出世并迅速普及,凭借更高分辨率、轻薄身躯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时液晶电视价格也逐渐降低,从刚开始的上万元左右逐渐回归到三四千的日常消费水平。液晶凭借着更轻、更薄、更大成了主流,但由于属于被动发光,亮度普遍较低。拖尾和视角小也是其致命的弱点,厂家为了转移大家注意力,又推出更有噱头的功能来迷惑大家,比如:3D、蓝光、互联网等等,其实目的就是为了给液晶的研发改进争取更多时间,我们不禁要问,显示技术已经到头了么?其实科技咖们还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OLED和QLED。

2013年1月,LG电子在全球首次发布LG曲面OLED电视,这表明全球进入了大尺寸OLED时代。9月13日,LG电子在北京召开电视新品发布会,推出中国第一款LG曲面OLED电视——LG55EA9800-CA,这标志着中国的OLED电视时代正式来临。OLED电视除去天生极致超薄的天生优势之外,OLED技术还能够带来极致的黑场表现以及无限对比度。同时OLED还拥有柔性可弯曲的特性,借助OLED技术,未来电视可以做成一张纸那么薄,可以随意弯曲折叠,这是在LCD时代所无法想象的。

电视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不过随着电子产品的爆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崛起,电视消失论,就一直随着我们每一次屏幕革命的到来而被人重新唤起。不过相信在5G、AI、物联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已经被看作是家庭物联的中心入口,也许这个将近一百岁年迈的科技产物,还会重现它的辉煌。

原文:csd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