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俗语从字面来理解,意思就是:庭院在建设布局的时候,庭院的围墙和大门是非常忌讳高与低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家庭的气运。房屋的主人身体健康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寿命,严重者有可能会夫妻阴阳相隔。当然,古人之所以这样说,有夸张的成分,目的就是突出围墙和大门的重要性。
农村住宅院墙大门的吉祥尺寸是多少?
1、农村平房通常高2米8,宽2米6,所以可以考虑用子母门,高2米,宽1.2米。单门为1.2—1.5M宽,双门1.8—2M左右宽,1米到1.5的子母门1.5以上的都是双开门。供人通行的门高度一般不低于2米再高也以不宜超过2.4米。
2、农村围墙的双扇大门尺寸是根据风水原理确定的;一般两扇门总宽度应为2.98-3.05米,高度应该为2.1-2.19米。
3、农村大门内门比例要协调。大门象征着主人家的气场,内门是房屋的关口,大门与内门的比例不平衡,不仅观赏性会大打折扣,同时会导致住宅气场的紊乱。
4、农村大门尺寸风水讲究和谐平衡,因此家居大门应与住宅的大小保持匹配,大屋大门,小屋小门。如果房屋的面积细小,但门户却开得很大,会容易破财,且容易招来小偷,亲人离家不归。
5、农村大门要留意门眉要与大门一样高度,亦要注意家中的房门都不可比大门为大,大门必须为一屋中大的门户,否则家人便容易漏财。同时要注意大门的宽度,应该以可供人正面出入为准;而如果大门的出入口太窄令人要侧身进出,便属不甚妥当了。
6、农村住宅大门跟格局要协调,要利用大门改善家居风水,气场从门而入,屋大门小会使气流闭塞,旺气进不来,百事不顺。屋小门大则会泄气,泄气就会散财。门不能太高,门太高,进出时会习惯向上看,有爱慕虚荣,喜欢拍马屁的心理暗示,处理事情眼高手低。门楣太高,甚至高于天花板,这样的格局会造成家中人口越来越少。
7、门不能太窄,太窄的话入门不舒服,有压迫之感,视线变窄,心胸日渐变得狭窄。
8、门不能太低,门太低的话不利进门,身材高大者入门需弯腰低头,目光习惯向下看,遇到事情容易退缩,变得目光短浅、胆小怯懦,容易受人欺负
俗语“围墙大门忌高低”怎么理解?有什么讲究吗?
建筑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现在我国建筑风格大致有1.主题风格,构造楼盘的开发主题和营销主题。2.现代主义风格,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3.普通风格,建筑外观平淡,无过多装饰等,还有的建筑风格是学习西方国家而建的。但是大多都是高楼。房子的面积空间布局等都受到限制。
然而我国古时候的建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早已自成流派,树立了自己的风格,其中有代表的:徽派、京派、苏派、晋派、闽派、川派。而这些不同流派的建筑,分别代表着不同年代不同区域的文化风貌和历史沉淀。南北的区别很大。北方建筑多有院墙比如京派建筑,京派建筑最早见于西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京派建筑中最有代表性就是老北京的四合院,“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它的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房屋四周外围有围墙围起来,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所以叫“四合院”。四合院讲究布局,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建于宅院的东南角。对外只有一个街门,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院落宽敞。门开东南,中轴对称。即以院落为中心,南北为轴线,主屋坐北朝南,厢房东西对称。
因此关于这类有院墙建筑风俗习惯的句子就多了。比如“墙上加墙,家败人亡”、“大门过堂,家败人亡”、“围墙大门忌高低,屋主减寿妻别离”等这类句子多用了夸张、隐喻、排比等手法,比如“围墙大门忌高低,屋主减寿妻别离”这句的后半句其实就用了夸张的手法,没什么科学依据,只是警示后人在建这类房子时,应该按照民间人们认为的传统习俗去建,强调这样建房是符合民间普遍遵循的建筑审美观念。
那么“围墙大门忌高低”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呢?有什么讲究或者道理吗?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样,说法也就不一样了,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就是围墙之间以及围墙和门之间。在过去建房都是先建房然后再建围墙,其实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先建了围墙,那么搬运材料也确实不方便,同时也不符合民间的习俗。明间习俗认为如果先建了围墙那么就是犯“囚”字诀,隐喻着财运,家运被困住了是不吉利的。
古人们的传统习俗就是围墙一定是薄厚高低是一致的,在他们那个认知有限的年代,人们会将一些不符合规范或者不符合习俗以及解释不了的事情,隐喻到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好坏的方面。比如古人认为右边的墙高或者厚就隐喻屋里的男主要去世这样不吉利的事情。又或者是左边的墙高或者厚隐喻妻子去世这样不吉利的事情。同时这种带院子的大门按照民间的习俗是要比围墙低的除非是那种楼式大门,这种大门有个挑檐的,这个挑檐是可以比围墙高一点的。如果大门比围墙高了明间人们就隐喻为家里的不和睦,家里会有埋怨声,家里人会经常吵架,等不好的事情。其实这些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只是人们的心里作用。其实让我们来看如果出现围墙厚薄,高低不一样。大门比围墙高的情况,其实就是不美观。不符合那个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
第二种,围墙、门和房屋之间的高低。我们经常听到一句俗语,说得是“大门过堂,家败人亡”,我们知道俗语来至明间,因此这句俗语已经反映出民间认为大门是不能高过堂屋的。这在民间已经形成了共识观念,如果是民间忌讳的事情。堂屋,过去有的地方叫厅堂,也就是我们说的俗语“下得了厨房,上得了厅堂”中的厅堂一样。我们现在叫堂屋为客厅。至于围墙和房屋之间,民间认为只要不高过房屋的下檐就行。
我们在影视剧中能看到当官的人宅院的围墙和大门、有钱富裕人家的宅院的围墙和大门和普通百姓家的围墙和大门是不一样的。有的大门显得很气派高大彰显着屋主人的身份地位。有的大门一看就知道这家是个书香门第,有的大门一看就知道是普通百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这跟当时的等级制度有关。在《周礼》中有这样记载:王城方九里,《疏》曰:“侯伯子男五里。……或云周已九里之城,则公七里,侯伯五里。”城邑均为正方形规制。按照等级制度分别规定城墙高度。
古代的等级制度出现得很早。最早诞生于隋朝,在周朝时期已经初见端倪,一直延续到清朝的末年才被禁止。随着社会的发展古时候民间人们将这种等级制度映射到建筑上。根据等级不同会出现除了围墙和门以外的一些不同。比如门槛的高低、门前石阶的级数、门前能否放石狮子等。因此古时候的人是不能建超出自己等级范围内的房子的,超出了就是“越级”是违反了当时的礼制的,是会官府或者等级更高的人镇压的。
因此在过去民间建房一直遵循着围墙和大门不能高过堂屋的建筑规则,如果堂屋高那建的围墙和大门自然就会高大气势,如果堂屋低那大门也会跟着降低高度,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宅建大宅门,小宅建小宅门。但是不管怎么建围墙大门也好都需要统一,不能出现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围墙大门的主要是保护居住在家里人的安全的,比如过去有很多偷盗行为,有很多江洋大盗会谋财害命。围墙大门在一定程度上是能阻止坏人随意进出宅院的。
这些说得都是过去民间人们的观念,但是到了现在,我们很多观念已经被抛弃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变化,因此现在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在我们现在的农村随处可见低矮的围墙,有的人为了省事直接用木棍围一下做个栅栏象征一下就行了。不会再说所谓的围墙高低的说法了,你们觉得呢?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