鸩鸟是真实存在的,其主要生活在宋朝之前,宋朝结束之后,鸩鸟随着宋朝一起倒下了。鸩鸟是历史上著名的毒鸟,并且是古代已知的所有鸟类中毒性最强的。鸩鸟的皮肉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这种生物碱是带有很强烈的毒性的,并且是神经毒。人们一旦靠近鸩鸟,便会闻到非常强烈的毒的气味。鸩鸟在各种史书资料中都有所呈现,由此可见其确实存在。
中国古代的传说中有一种很知名的毒药,叫“鸩酒”,只要一口喝下,不一会儿就全身流血而死。据野史记载,西汉末年,王莽就是用这种“鸩酒”毒死了汉平帝,篡位成功。
这种鸩酒据说是通过一种叫“鸩鸟”的羽毛,浸泡几天后做成;而且,浸泡“鸩鸟”的酒水,会变得格外清澈甘冽,酒香扑鼻,让人欲罢不能。
那么,这种“鸩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呢?
01传说“鸩鸟”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羽毛带有剧毒
翻开留存的史书典籍,就有不少关于“鸩鸟”的相关记载。
《左传》是这样记载的,传说“鸩鸟”是一种猛禽,比老鹰都要大,全身大部分是黑色的,身上还长有紫绿色的羽毛,眼睛红红的,鸣叫声很大,听出奇十分凄厉。
“鸩鸟”在《史记》等正史中也有一些记载,说其羽毛带有剧毒,只需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人喝后很少有救活的。
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禽部里,也有关于“鸩鸟”的记载:鸩鸟在山溪中洗澡,整条河流都会被它污染,任何鸟兽如果饮用了河里的水,都会立即倒地而亡。
不仅如此,考古学家还在考古过程中发掘出“鸩鸟”的相关文物,比如战国的一根水晶鸩鸟杖首。
02“鸩鸟”真的存在吗?中国境内目前还没有发现
关于“鸩鸟”在记载与民间传闻,倒是听到很多,但是在中国境内目前还没有发现这种毒鸟。
许多学者觉得,古书中对“鸩鸟”的描述多有夸张的成分,他们怀疑这种鸟很有可能是古人杜撰的或者凭空想象的一种动物,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鸩鸟”这样的鸟。
也有人提出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古人口中的“鸩鸟”是存在的,其实就是蛇雕。原因很简单,蛇雕经常吃毒蛇,吃了这么多毒蛇的蛇雕也带毒,所以古人把蛇雕当做“鸩鸟”。
博物学家则认为,古代应该存在“鸩鸟”,不过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加上物种间的淘汰,最终使得“鸩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于是,现在没有人见过这种神奇的鸟。
“鸩”这种毒鸟,在自然界真的存在吗?
03传说中的“鸩鸟”找到了!黑头黑翅膀黑尾巴,身上总散发出一股酸臭难闻的气味
自然界里,黄蜂、蝎子、蜈蚣、蜘蛛、河豚、蓑鲉、箭毒蛙、蟾蜍、蛇都有毒。那么,在千奇百怪的动物世界里,是否存在有毒的鸟呢?
答案是肯定的。199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鸟类学家在巴布新几内亚发现了一种名叫冠林鵙鹟(jú wēng)的鸟,身上就有毒。
冠林鵙鹟隶属雀形目啸鹟科林鵙鹟属,是一种小型鸣禽。体长约28-33厘米,虽然不像古书中的鸩一样大如秃鹫,但它十分夺目,它确确实实是黑身赤目,一身黑羽。头上披有羽冠,身上长满黑橙相间花纹,腹部和背部呈鲜明的橙色,头部、翅膀、尾巴是油亮的黑色,看起来还挺英武的。
由于冠林鵙鹟生活隐秘而且不易接近,所以科学家对它们的习性知之甚少。只知道它们生活在雨林中,尖喙有力,性情暴躁,身上总散发出一股酸臭难闻的气味,当地人给它取了“垃圾鸟”、“废物鸟”的外号。
04身上藏毒,羽毛有毒,皮肤有毒,就连内脏都有毒,比箭毒蛙还毒2倍左右
让人想不到的是,冠林鵙鹟的体表有毒,皮肤与羽毛都含有毒,内脏也含有毒素,可以说全身都是毒,只要触摸一下它的羽毛,手指就会感到灼热、麻木、疼痛;若是伤口接触到毒素,毒液将会进入血液当中,很有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
冠林鵙鹟毒性来源于一种类似于箭毒蛙的毒素。虽然这种毒素与箭毒蛙体内的毒素成分相似,但是冠林鵙鹟身体的毒素要更加的毒,比箭毒蛙还毒2倍左右。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冠林鵙鹟身上毒素的化学成分类似胆固醇和类固醇激素,这种毒素能中断动物的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之间的信号,控制中枢神经痉挛、麻木,最后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与蛇毒进行对比,冠林鵙鹟的毒素发作时间更加迅速。不过,与传说中的“鸩鸟”相比,冠林鵙鹟的含毒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根据科学家的检测,每只冠林鵙鹟的毒素含量约20微克,很难致人死命,更不用说把它们的羽毛浸泡在酒里。
05毒从何而来?有人说它们与生俱来就是有毒体质,有人认为和它们的饮食习惯有关
作为一种鸟,冠林鵙鹟为什么要如此“毒”呢?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说法,冠林鵙鹟的毒,开始只是为了免遭体表寄生虫的侵扰,赶走有害的昆虫,后来,毒素越来越厉害,从对付小昆虫上升到了“劝退”一切捕食者。
更令科学家困扰的是,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明冠林鵙鹟的毒从何而来?冠林鵙鹟身上的毒素到底是鸟体自身合成的,还是从摄取的食物中积累起来的?
有人推测,这与冠林鵙鹟所处的环境有关,为了避免寄生虫以及天敌的伤害,冠林鵙鹟与生俱来就是有毒体质,从而利用这种化学手段进行保护自己。
但多数科学家认为,冠林鵙鹟的毒素和它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很有可能来自其捕食的芫菁科甲虫,当冠林鵙鹟吃了这种甲虫后,甲虫的毒素就留在了冠林鵙鹟的体内。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给冠林鵙鹟喂食不含毒的食物,一段时间后检测它们的羽毛和皮肤,发现是没有毒素的,这就可以证明冠林鵙鹟并不是天生就是有毒的,只是吃了有毒的食物而已。
所以,科学家推测,冠林鵙鹟的毒素也是从食物中的甲虫以及植物当中获取,将高浓度的毒素聚集在体内,并透过皮肤分泌至羽毛,就像是拥有了“吸毒大法”,能够将食用的毒素作为己用。
结语
至于什么因素促使这些鸟选择含有剧毒的芫菁科甲虫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冠林鵙鹟是如何避免自己本身受到这种毒素的影响?这些问题又成了科学家急需研究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