蹀躞带是什么意思(蹀躞带怎么用)

意思1:“蹀躞”(dié xiè)一词,其本意是小步疾走的意思。
意思2:蹀躞,带是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简称蹀躞,束于腰间的革带上、或玉带上,其形制大抵由带鞓,带銙、带头及带尾等组成。
正规的系法为:
1、首先蹀躞带的小条应该是围在腰部侧后的。
2、正面扣好,带扣置于腹部右侧一掌宽的位置
3、带尾拉到背后
4、扭一下,向上塞进皮带
5、松手,铊尾自动下垂,完成,主带的铊尾正好朝外

首先蹀躞带是什么?

"蹀躞"(dié xiè)这两个汉字,看上去很复杂,实际上本意是小步快走的意思,多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诗,比如南北朝时期鲍照曾在《拟行路难·其六》中感叹: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大丈夫一辈子能有多少时光?怎么能裹步不前垂头丧气呢!

蹀躞带,顾名思义,最早是一种便携行走的玉带,起源于战国时代。玉带板上带有能挂载小物品的小勾,可以挂一些荷包、香囊之类的小物品,历经两汉和魏晋时期的发展,到南北朝时期,虽然带板质地从便宜到昂贵应有尽有,比如犀、金、银、铜、铁等等之类,但其中最尊贵的,还是中国人的最爱——玉石。

按理说,今天的男人成年了都应该有一条像样的皮带,那么那时候的男人,是不是每个人都要有一条玉带呢?

还真不全是,因为从历史记载上看,至少到了北周时期,玉带渐渐脱离了最早的功能作用,开始与官阶和身份的品级挂钩,到隋唐时期正式被定制为官服专用。

比如《周书·李穆传》所记载,"十三环金带,盖天子之服也。"另外与隋朝相去不远的唐代,还对蹀躞带的品级使用作出了明确说明,如《旧唐书·舆服志》:"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天子朝服亦如之,唯带加十三环以为差异。"

由此可见,玉带象征着官阶和身份,上面的环数决定了地位的高低,如果上面出现了十三个环意味着什么?那代表着北周到隋唐的帝王规格!也是古代带具系统的最高等级。实际上,从北周开始,十三环带就成为了皇帝的御用之物,后来到隋代,文武百官、皇亲贵戚多用九环,但没人有权利用十三环。

因此隋炀帝十三蹀躞金玉带是当之无愧的帝王私藏。

让我们接下来走近观察,只见十三蹀躞金玉带,由玉质带扣(扣环和扣针)、玉质扣身、镂空柿蒂纹玉方铐、附环玉方铸、尖拱形玉铐等部分环环扣成,其中附环方镑(玉板)为13枚,偏心孔环13枚,柿蒂纹方铐2枚。

而既然是帝王所用,材质上也一定尽可能的名贵稀有。这点在隋炀帝十三环金玉带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它使用的便是蹀躞带中最为名贵的材质:和田玉石和黄金。

从玉石品质上来看,金玉带虽然长期埋藏地下,上面的皮带已荡然无存,但玉板都由上等的和田白玉制成。玉质洁白细腻如霜雪,无暇莹润如月色,光亮照人如明镜,此外雕琢工艺极为精湛,是为数不多的隋唐存世皇家玉器,堪称国之精品。

而更加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扣身、柿蒂纹方镑、尖拱形铐、附环方镑背面还装饰着金衬板,是名副其实的帝王金玉带!

与此同时,当阿伦翻阅史书,还惊喜地找到了这件十三环蹀躞金玉带在历史上的痕迹,进一步坐实了它曾系于隋炀帝腰间,随他经历江山风云,亲历江山颠覆的证据。

在史书记载上,金玉带的背后是一段人心思变的政治权谋。

根据《周书·李贤传》和《隋书·李穆传》,金玉带极有可能来自北周皇室,由北周武帝宇文邕制作,他为了笼络人心,将金玉带赐给重臣申国公李穆,而到了北周宣帝、静帝时期,在懦弱无能的皇帝和野心勃勃的杨坚之间,李穆果断选择支持杨坚代周建隋,还将先帝所赐的珍宝十三环金带送给杨坚,以表忠心。

《周书·李贤传》:"及高祖西巡幸贤弟(宅、府)……令中侍上士尉迟恺往瓜州降玺书劳贤,赐衣一袭及被褥,并御所服十三环金带一要(腰)……银钱一万,赐贤弟申国公穆亦如之。"

历史在悄然间轮回,到了后来,隋炀帝杨广弑杀隋文帝,金玉带作为皇帝御用,自然被隋炀帝占为己有,最终在他死于非命后被匆忙陪葬,沉入历史的黑暗,直到1000多年后重现人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