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攀蛇: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蛇之一,太攀蛇是一种世界上最毒的毒蛇之一,在陆生毒蛇中,绝对是毒蛇中的霸主。但太攀蛇实则有三个品种,分为内陆太攀蛇(细鳞太攀蛇)、中陆太攀蛇、海岸太攀蛇。其中,最毒的是指内陆太攀蛇,是陆生中最毒的毒蛇,而海岸太攀蛇也不示弱,在欧洲毒蛇排行榜中,也被认为是第三名。看来这个家族都不是弱者,都是顶尖的“毒王”。
太攀蛇咬到了有救吗
细鳞太攀蛇咬人有救吗?细鳞太攀蛇咬伤是有救的,但要有几个条件才能救治。一是看在哪里咬伤,如果是在澳洲咬伤,有机会注射到疫苗血清,这样就有救,如果是在其他国家地区,因为其他国家地区是没有太攀蛇的,除非当宠物养的极少数,这样被咬伤了就不会有血清储备,那就没救了。
二是看咬伤的部位,如果咬伤肌肉组织,在澳洲的话,还需要有直升机救援才能赶上时间,驱车是来不及了。咬伤到血管就没有救了,即使是有血清,有直升机救援那也不行,会当场死亡,不过这种几率少。
虽然细鳞太攀蛇是陆生最毒的毒蛇,但是,它们咬伤的人案列并不多,因为它们分布在人烟罕至的澳洲中西部干旱的沙漠地区,接触人的机会少。还有就是它们一般不攻击人,主要是捕食的时候攻击。
据统计,细鳞太攀蛇只咬伤过几个人,有一个还是干咬,就是咬伤了没有排毒,其他几个人咬伤后得到及时的救援,注射血清后康复,没有被咬伤死亡的案列。
内陆太攀蛇是地球最毒的毒蛇,为什么致死率却是0
全世界有蛇3425种,但是仅约15%被认为对人类是有毒的,科学家曾经对毒蛇的毒性做过测试,测试标准就是LD50,这是指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它是一个经过统计学处理计算得到的数值,通常以有毒物质质量与实验生物体质量之比来表示,如mg/kg体质量。
举个例子来说,这里有100只老鼠,我投放1mg/kg刚好毒死一半的老鼠,这就是半数致死量,你用的量越少就表示你的毒性越强,所以LD50数值越小表示外源化学物的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则毒性越低。
一般测试LD50数值都是用老鼠做实验,方法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等,不同注射方式毒性也就不一样。科学家曾经通过皮下注射方式对蛇的毒性做了一个量化,这是一个排名前十的榜单。
其中太攀蛇家族独占三席,其中内陆太攀蛇是全球第一毒蛇,形体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仅为2米左右,细鳞太攀蛇有灰色到黄褐色的鳞片,这些鳞片有时会镶有细黑边。躯干部为褐色或橄榄绿色,腹部为黄白色,而头部则为黑色或有黑色斑纹。
内陆太攀蛇的毒性有多强呢?可能很多人看了这个数据会没有概念,1毫克可以毒死老鼠1000—2500只左右。
我们可以用普通眼镜蛇来做对比,眼镜蛇蛇毒的成分十分复杂,包含神经毒素、细胞毒素、 眼镜蛇毒因子以及其它毒性蛋白.神经毒素是其毒液中毒 性最大的成分,能导致动物呼吸抑制和骨骼肌麻痹,被咬后 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但是眼镜蛇的LD50是=0.915mg/kg,当然,眼镜蛇毒的毒性、化学成分、生物学活性存在地域性差别,像东部拟眼镜蛇的LD50就是0.053mg/kg,眼镜蛇之所以致命率高,是因为它分泌的量大。
内部太攀蛇之所以成为地球最毒毒蛇,依靠的是它的神经毒素,它的毒液含有50%突触后神经毒和32%的突触前神经毒以及凝血毒素,被咬肿之后会溶血及凝血障碍,,而它的神经毒素可以使神经之间的链接中断,导致被咬者全身麻痹,最终死亡,根据科学家测量,内陆太攀蛇的神经毒素毒性强眼镜蛇的神经毒素毒性(a神经毒)25倍以上。
内陆太攀蛇的毒液特別适合杀死恒温动物,所以也是专业的哺乳动物猎手。据估計,被内陆太攀蛇一次咬伤便具有足夠的杀伤力,可以杀死至少100名成年男子。
科学家们为了测试太攀蛇的毒性做了一个试验,结果却令人非常吃惊。只要注入一点点太攀蛇的蛇毒,人体的血液就会在十分钟之内由液体变为固体,就好像果冻一样。
内陆太攀蛇蛇在捕食或受到惊扰时会将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来,攻击速度极快,几乎快到人眼无法看得见,是世界上攻击速度最快的毒蛇,而且它的长毒牙长7.0~13.0毫米,这也意味着即使是大象的皮肤,它们也可以轻松刺进去。
但是尽管太攀蛇毒性如此强,可是致死率却是0,这和内陆太攀蛇的生活环境有关,因为它生活在洲中部的维多利亚沙漠及附近,而澳大利亚拥有全球第六大的国土面积,人口却仅有2544万,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近一半国民居住在悉尼和墨尔本两大城市。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而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不适合人类居住,因为中西部是受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的,降水少非常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
所以澳大利亚人碰见内陆太攀蛇的可能性特别低,内陆太攀蛇于1879年由科学家弗雷德里克·麦克伊(Frederick McCoy)发现并描述,之后又于1882年由威廉·约翰·麦克莱(William John Macleay)发现并秒速,但在接下來的90年中,内陆太攀蛇对科学界来说是一个神秘的物种。由于找不到更多的标本,对于该物种的认知直到1972年被重新发现之前基本停滞,这一切都是因为它生活地点太过于人迹罕至的原因。
另外,内陆太攀蛇的性格比较温柔,如果你不捕捉它们,它们是不会轻易被激怒。目前仅有11例的咬伤记录,这些人主要是研究人员、耍蛇人还有饲养员。而且只有2例是被野外个体咬伤的。所以这些人都被抗蛇毒血清救治。
这些人虽然都被救治过来了,但是大部分都有严重的后遗症,比如消耗型凝血病,严重肾损伤/血栓性微血管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