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名楼是哪三大名楼(湖南岳阳楼 黄鹤楼 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指的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在中国建筑、文化史上,名楼甚多,而真正的三大名楼是指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鹤楼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等三座历史文化名楼。

一、岳阳楼是三大名楼中始建年代最早,且现存建筑最为接近原址、原貌的名楼。因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扬天下。

岳阳楼位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古城西门,因而呈坐西面东走向。东汉末年的公元215年,东吴著名大将鲁肃在岳阳城建造“阅兵楼”。后来叫做“巴陵城楼”。历代屡建屡废,到了唐代,开始更名为“岳阳楼”。

北宋庆历五年,滕宗谅任职岳阳,知军州事期间,再次重修,并请其好友范仲淹为其作文,从而留下文坛名篇《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的千古名句。

美丽的洞庭湖边,名人、名篇、名句、名湖、名楼,汇聚于一楼,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名楼。

现在的岳阳楼是清代光绪六年(1880年)建造的,距今140余年,独特的飞檐盔顶纯木结构,反映了古代中国高超的建筑艺术。1984年虽然重修,但依然保持着清朝时期的形制。所以,岳阳楼也是三大名楼中最为接近原貌并在原址复建的名楼。

现在的岳阳楼为三层纯木结构建筑,琉璃黄瓦覆顶,庄重大气。除主楼外,主要景点有三醉亭、怀甫亭、仙梅亭以及铁枷等。

二、黄鹤楼是古代文人雅士吟咏最多,最负盛名的名楼,最为有名的是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两篇诗作。

黄鹤楼同样始建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吴国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比岳阳楼仅仅晚了八年。

黄鹤楼最初的建造目的也是用于军事,是夏口古城瞭望守戍的“军事楼”。因位于长江东岸,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日渐成为旅游胜地。往来客商和文人雅士多在此赏景、咏诗,一时成为风流名胜之地。

楼中题诗,代有名篇,因而名楼与名诗相得益彰,声名远播,日渐遐迩,终成千古名楼。

黄鹤楼原址在长江东岸的黄鹄矶上,其命运也是屡建屡毁,最后一次被毁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1957年,建造武汉长江大桥时,引桥彻底占用了黄鹤楼的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只能在蛇山上择址复建。1985年,建成新楼,成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和旅游地标。新旧址之间相距千米左右。

黄鹤楼因美景而悦目,因诗文而扬名。最为有名的诗文是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名篇。

黄鹤楼共分五层,登临其上,俯瞰长江大桥车流滚滚,长江水面上游船如梭。游人自然而然思绪万千,吟咏千古佳句。

三、滕王阁最初建于山东,现在的滕王阁则在江西南昌,因大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而名声大噪,位居三大名楼之一。

滕王何许人也?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因被封于山东滕州而成为滕王,并在山东修建一座阁楼供自己娱乐,被称作为“滕王阁”。

后滕王调任江西洪州(今南昌),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又在洪州修建了更加“高大上”的“豪华阁楼”,仍以“滕王阁”命名,以解自己对山东“滕王阁”的思念。而山东真正的“滕王阁”则人去楼空,早已不知所踪。

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洪州都督重修滕王阁,大诗人王勃途径此地,应邀写《滕王阁序》,文笔飞扬的《滕王阁序》顿时让滕王阁名扬江南,使滕王阁瞬间上了当时的“热搜”。特别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成为惊世名句。

滕王阁同样没有逃脱屡建屡废的命运,现在的滕王阁是1989年重建的。根据史料统计,属于第29次重建,而真正的山东“滕王阁”早已变成了历史的烟尘,再也不见。

滕王阁坐落在南昌赣江东岸,远观只有三层,其实内部则为六层,建筑学上称之为“明三暗六”建筑格局。除滕王阁主体建筑外,还有俯畅园、圣旨博物馆和仿古街等景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