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现在是什么族(鲜卑族长相特点)

鲜卑族是现在的锡伯族,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 泰语 系 蒙古语 族,兴起于大兴安岭。鲜卑族长相特点是:
1、前额较窄。
2、脸型尖细,而非圆脸。
3、鼻梁高且直,大部分有个特征“鹰钩鼻”。
4、肤色不是很深。
5、大部分是单眼皮。

历史上的鲜卑人去了哪里?有没有可能鲜卑人汉化后融入了汉族?

鲜卑人的祖先是东胡人与匈奴人,匈奴又是夏后氏的后裔,算起来都是华夏民族,匈奴人最先在草原上崛起,打败了东胡,东胡臣服于匈奴,并成为匈奴别部的一支,东胡部落的一支逃到鲜卑山,成为后来的鲜卑人,另一支逃到了乌桓山,成为后来的乌桓人,其实鲜卑与乌桓都是东胡人的后裔。

匈奴后来在与汉朝的战争中被打败,势力逐渐衰弱,而鲜卑与乌桓则趁机发展壮大,尤其是鲜卑,在北匈奴被汉朝打败后,接收了北匈奴没来得及逃走的十余万人,同时占据了原来匈奴在蒙古高原的势力范围,势力从此强大起来。

(鲜卑人出自东胡)

鲜卑人最辉煌的时期就是从西晋末年到南北朝时期,称得上是鲜卑人的天下,鲜卑人建立了众多的政权,比如慕容氏鲜卑人建立的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吐谷浑,乞伏氏鲜卑人建立的西秦政权,秃发部鲜卑建立的南凉政权。

然而势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是拓跋氏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北魏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与南方的汉人政权形成南北对峙,鼎盛时期,鲜卑人占据了整个中国长江以北的中原、关中、河北、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

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在统治中原时期,将都城从山西平城迁到了河南洛阳,并开启了一系列汉化,北魏孝文帝全盘接收汉人的文化,穿汉人的服装,说汉人的语言,还以法律的形式强行要求鲜卑人汉化,并采取汉人的官制,将皇族的“拓跋”姓氏改为汉人的“元”姓,并大力推进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从此之后,北魏的皇族就开始姓元了,如果现在还有姓元的,并且居住在北方的,有可能就是鲜卑人的后裔,不过早就汉化了。北魏政权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被北齐取代,是鲜卑化的汉人高欢建立的,西魏被北周取代,是鲜卑人宇文泰建立的,后来北周灭亡了北齐,再次统一了北方。

北周和北齐其实是汉人与鲜卑人杂居组成的政权,比如北周的八柱国,三个汉人家族,五个是鲜卑人家族,这是北周权力最大的世袭贵族,他们彼此之间通婚,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后来的隋朝与唐朝开国皇室都与其有着莫大的关系。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皇后是北周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伽罗,独孤伽罗是鲜卑人,她为杨坚生下了五个儿子,包括后来的隋炀帝杨广,杨坚还有个鲜卑姓氏,叫普六菇,是当初西魏皇帝赐给杨坚父亲杨忠的,所来改回汉姓。

(北魏八大柱国有汉人也有鲜卑人)

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虎有个孙子叫李渊,建立了唐朝,李渊的母亲是独孤信的另一个女儿,李渊家族与鲜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李渊的祖父也有个鲜卑姓氏,叫做大野,也是当时的皇帝赐的,因为胡汉杂居,在鲜卑人的政权中做高官,就得用鲜卑姓氏,后来又改了回来。

自隋唐之后,历史上就不见有鲜卑人的记载,鲜卑人开始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并不是鲜卑人灭族了,而是融入了其他民族,从历史的发展来看,鲜卑人应该融入汉族最多,从北魏孝文帝迁都开始,鲜卑就不断与汉人融合。

2010年在陕西咸阳发现了北魏宗室元威的陵墓,这是公元591年安葬的,墓主的骨架仍然保存完好,经过分子遗传学的研究,确定了元威遗骨的遗传类型为C3b1a1a1-F1756,与这一遗传类型相似的现代人分别是:阿勒泰人占12.5%,哈萨克人占11.11%,蒙古人占9.26%,铁列乌特人占9.09%,此外与达翰尔人、锡伯人、鄂伦春人有较多的基因关系,而汉族则非常少,只有百分之零点几。

另外吉林大学也曾做过拓跋鲜卑与匈奴基因关系的检测,得出的结论是拓跋鲜卑与匈奴有过基因来往,但也有一些差异,从史书的记载来看,鲜卑是接受了北匈奴的十余万百姓才强大起来的,肯定与匈奴有过混血,匈奴也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鲜卑也一样。

从分子遗传学来说,鲜卑人大多融入了中亚及北亚的一些民族之中,少部分融入汉族,这一结果与史书上的记载也有此不同,史书上说拓跋鲜卑起源于鲜卑山嘎仙洞,嘎仙洞在考古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文物以及石刻铭文,与《魏书》上的记载是相同的,分子遗传学与考古学及历史文献产生了矛盾。

分子遗传学主要受限于提取古人的DNA比较难,尤其是确定身份更难,比如上文说到的元威,虽然墓碑上记载他是皇族之后,但是史书上没有记载,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冒认了祖先,当时这种情况尤其常见,况且抽取古人的DNA样本非常少,也难以具备典型性,就算元威是拓跋鲜卑的皇族后裔,他也不能代表大多数的鲜卑人,只能代表很少的一部分。

(鲜卑人复原图)

从历史来看,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人就渐渐消散了,鲜卑鼎盛时期的人口至少也有数百万人,这些人不可能无缘无故消失,当北魏孝文帝带领近百万鲜卑人移居中原之后,中原就成为鲜卑人生活的地方,这些人祖祖辈辈就开始生活在这里。

大部分受汉化的鲜卑人经过了几代人之后,不管是从外观上,还是从服装打扮上,已经完全和汉人没有区别,这就像现在的移民一样,我们这里有不少河南移民过来的人,经过两三代人之后,都不会讲家乡话了,只讲本地话,鲜卑人也大概如此。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开明的朝代,留在汉地的鲜卑人与汉人一样生活,况且李唐王朝也有部分鲜卑血统,对鲜卑本来就有一种亲切感,就这样鲜卑这个民族消失了,绝大多数应该是融入了汉族。

鲜卑并非拓跋氏一族,而是有六个大氏族组成,彼此之间还是仇人,除了拓跋氏主要生活在中原一带之外,还有慕容氏主要生活在辽东、辽西一带,慕容鲜卑的一支南下到达青海与甘肃,建立了吐谷浑政权,后来被吐蕃所灭亡,其族人融入了汉族、藏族与羌族。

段部鲜卑最初生活在辽西,后来被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所灭亡,宇文部鲜卑最初生活在河北及辽宁一带,后来融入了拓跋氏鲜卑,在北魏末年取代西魏建立了北周政权,宇文泰就出自宇文鲜卑,杨坚建立隋朝取代了北周,宇文鲜卑皇族就开始没落,其族人汉化并融入了隋朝,唐朝建立后,又融入了唐朝。

秃发部鲜卑则生活在青海及甘肃一带,建立了南凉政权,后来被乞伏部鲜卑建立的西秦政权所灭亡,双方融合,西秦被胡夏所灭亡,胡夏又被吐谷浑所灭亡,吐谷浑是慕容氏鲜卑人,吐谷浑又被吐蕃灭亡,所以,绕了一圈,发现又绕回来了,鲜卑人之间也在不断地彼此融合,然后又与汉人大量融合。

除此之外,鲜卑还与周边的一些胡人进行了融合,比如柔然人、突厥人、蒙古人,所以在基因检测中会有相同的类型。

而汉人人口基数大,所以鲜卑人融入汉人之后,对于基因的影响非常弱,鲜卑本身也是融合了大量的匈奴人以及其他的杂胡,再与汉人融合,彼此相互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