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讲的什么故事

十面埋伏,这个成语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 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发生在徐州市九里山,因九里山的地势所以为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十面埋伏,就是将敌军在四面八方包围起来,消灭之。

在汉朝建立前的楚汉争霸时期,汉王刘邦采纳萧何的建议,重用了韩信,先后俘获了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等人。

后来刘邦又封韩信为齐王,让他率领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组成联合军队,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境内),韩信使用了十面埋伏的战略战术,迫使项羽在乌江边上自刎,取得了楚汉争霸的决定性胜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