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民是什么意思(疍民是少数民族吗)

疍民即水上居民,因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长年累月浮于海上,故得名为疍民。
“疍民”目前被认定为汉族的一部分,所以不属于少数民族。疍民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少数民族,后来才被学界认定是汉族的一支,并不是少数民族。

在广西北海,有一群以“以船为家,捕鱼为业”的居民,他们称自己为疍家人。

疍家,别称疍民、疍族、疍人,是世代在海里、江上栖息的渔民,因所居住的渔船外形极像蛋壳,而被人称为“蛋家”,后来改称为“疍家”。现在,疍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在中国福建、广东、广西的沿江、滨海一带。

北海有三个疍家人聚居地,分别是外沙、地角和侨港镇。据居住在北海外沙与地角的疍家人所说,他们的祖先来自福建。由于疍家人有看见海岸和海港就泊船扎营的迁徙特点,在十九世纪的某一天,他们的祖先发现这个静静的海湾是个理想的避风港,于是在这里搭起疍家棚,定居了下来,一代接着一代繁衍生息,并延续着疍家人的生活习俗和风情文化。

旧时的北海外沙岛沿内港一带有许多临水而建的高脚棚屋,俗称“疍家棚”。这里是原始的疍家村落,港湾里沿棚户区密密匝匝地停靠着疍家人的船。岛上是一片洁白的沙洲,这是晾晒鱼虾的好地方。沙滩边长有青藤,树林很少。渔家姑娘在棚屋前织网、聊天、唱歌,小孩光着黑黝黝的身子在棚屋下木柱丛中捉迷藏。棚壁外挂满了晾晒的鱼干,那特殊的香味随风飘到对岸,羡煞了岸上的居民,他们用钱或柴米油盐换取疍家人的美味海产。

现在的疍家人已经上岸生活,船恢复了用于海上作业的原有功能,疍家人也开始外出打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职业,生活越来越富足。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职业条件,疍家人无论在性格、语言、服饰、居住、婚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均自成一体,形成了极富浓厚乡土风情的疍家文化,其中最常见的文化活动是唱咸水歌,最具特色的是疍家婚俗。

“天上有星千万颗咧,海里有鱼千万条,哥你有情妹有意咧,只恨牛郎织女隔条天河,哎,咧!”

这就是疍家人最爱唱的咸水歌。咸水歌是疍家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意哼唱的小曲,他们出海打渔时唱,织网聊天时唱,亲友相聚时更要唱。咸水歌格调清新,韵律天然,唱、叹流畅,感情浓郁、亲切,有“叹家姐”、“十二月送人歌”、“姑娌妹”等调子。“叹家姐”主要出现在疍家婚礼上,有的唱三日三晚,有的连唱十个晚上,内容多叹父母恩深、姐妹情长、难舍难分等惜别之情。如今,北海能唱咸水歌的人大都在60岁以上,爱听咸水歌的,也只有老一辈疍家人了,咸水歌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由于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咸水歌又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叹家姐”又兴起了,几乎侨港疍家的每一场婚嫁都融入了这个内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上这种传统民间曲艺。

疍家婚俗也非常有特色,至今仍保留着哭嫁的习俗,即新娘面临与父母分离而哭唱。哭嫁的唱调就是咸水歌的“叹家姐”曲调,而对新郎唱的则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喃伴郎”曲调。接亲过程也独具海上特色,叫做“玩媳妇”。接亲后娘家人扯着船缆绳挽留新娘,与船夫进行拔河,船夫们在同一船上反方向划船,把船摇得左右晃荡,摇摆不定。这些“闹洞房”式的嬉戏把新郎新娘弄得头晕目眩,向人们证明了新郎新娘的海上劳作能力。

无论是海上劳作时衍生出的劳作民歌咸水歌,还是疍家婚俗中教育疍家儿女要胜任海上劳作的“玩媳妇”,都是疍家人将水上生产生活反映到日常文化中,再从这些妙趣横生的文化里感受生活的乐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