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蒿里行》翻译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蒿里行》反映了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现象,表现了对割据势力的痛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曹操的《蒿里行》短短80字,却堪称描写民间悲景的千古名篇

曹操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代崛起的风云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首屈一指的文学家、汉末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出众的文学才华及作品中昂扬进取的豪迈精神,至今令后人叹为观止。

可惜,由于时间的流逝,曹操的诗歌流传于世的并不多,目前仅剩52首,但多为精品,其中不少都是曹操对所处时代的真实描述和真情流露。其中,《蒿里行》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东汉末年,经历了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的华夏大地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各路割据势力连番混战,逐鹿中原,繁华的都城洛阳被夷为一片瓦砾之地,昔日人烟稠密的沃野上出现了曹操《蒿里行》一诗描写的人间惨象: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从这首诗的题目看,足以使人毛骨悚然。所谓“蒿里”,古代通俗说法就是人死后魂魄所到的地方,即鬼居住之处;而《蒿里行》原系古乐府《相和歌·相和曲》,本来是民间挽歌,是平民出殡时所唱。这里曹操借用了乐府古题来描写当时民间的苦难。

从这首诗的内容上看,全诗短短16句80个字,却概况了十八路诸侯会盟、讨伐董卓失败、袁术淮南称帝等多个史实,描写了军阀割据战争带来的深重的苦难,对人民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尤其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两句,短短10个字,成了汉末人民悲惨生活最典型的写照,被后人评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运用比兴手法,充分展示军阀混战造成百姓大量死亡,田野一片荒芜的景象,堪称描写民间悲景的千古名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