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客观事实的发展,不能够急于求成,而只看眼前利益。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出自《四书》之一的《孟子》。作为一个成语,它比喻做事着急得到成果,而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动,反而导致坏的结果。
农夫希望自己的禾苗快快长大,忍不住动手将它们一个个拔高,最终全部枯萎了。《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世间万物自有其发展的规律,单纯依靠自己的主观意愿和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考虑对方的需求和想法。
无论做什么事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让事情走向理想的状态。简而言之: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唯有脚踏实地,方能一步步接近目标。
揠苗助长:迫切的农夫与无力的禾苗
田间劳作的农夫播种插秧,日日盼着丰收,迫切希望五谷丰登,心情迫切之下看不见细小的成长,于是忍不住动手帮忙。他觉得自己做了好事,促使禾苗快速成长,是该得到感谢的。地里的禾苗却觉得自己正在慢慢长大却无端被扼杀了生机,命运受人摆布自己却无能为力。
“你觉得”和“我觉得”源于不同身份、不同立场。就像那位农夫未曾了解过禾苗的想法,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在好心帮助。禾苗心中苦啊!自己的想法不能表达出来,自己的需要不被理解, 总有人打着为我好的念头,达到他想要的目的。奈何自己势单力量薄,无能反抗。
这就像当下教育文化,可怜天下父母心。比如:为了培养孩子全方面的能力,赢在起跑线上,盲目地随大流,于是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接踵而至,淹没在书山学海当中的青少年,承载着来自父母亲朋期待的压力,硬生生地活成“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就幸福吗?光鲜的成绩背后也有不堪重负,丧失了那个年纪该享受的童年。往大了说,“伤仲永”也是一个揠苗助长的典型,只不过那是天生神童被生生拔成了凡人。而部分普通家长是妄图将自家孩子瞬间变成天才,而一味填鸭式的教育,反而激发了孩子叛逆的心理,得不偿失。
硕果累累源于脚踏实地
四季轮回,春种秋收,这是禾苗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浇水施肥,悉心栽培,农民期盼的丰收随之而来,假如只有三分钟热度,即使没有拔苗助长,地里的禾苗依旧撑不过炎炎夏日。
术业有专攻。任何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无不是在专业领域浸淫数年乃至甚至是数十年。投机取巧寻找捷径的人学到的不过是速成的方式,如若不花时间深入研究实践运用,最终留下的只能是浮于表面的一知半解。
社会急速发展,人心难免浮躁,眼见着别人混得风生水起,自己仍然按部就班地拿着可怜的薪水,心绪难平。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尝试,好高骛远。然后忽略了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凡是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几个月过去了依旧在原地踏步,心都凉透了,依旧处于迷茫之中。
认清自己的想法。兴趣爱好可以广泛涉略,一技之长却需脚踏实地,贵在坚持,这将成为你终生赖以生存的根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拿民间手工艺者来说,各类非遗文化的传承人,阿木爷爷的榫卯技术,走红网络的中国爷爷、中国奶奶,一辈子默默无闻专注于一项工艺,精益求精,再创作再创新……没有时间的沉淀,如何拥有举世无双的才华?
苦心人,天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