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邻》寓意是:在给人提正确的意见时,要考虑自己与听者的关系,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听意见只应听取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智子疑邻》的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子疑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用亲疏远近作为评判他人的标准,要客观看待他人的意见,从实际出发,一视同仁地对待周遭的各种意见,这样才能清醒地判断现状,并且做出正确且合适的决策。
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曾经写过一个有名的故事,名字叫智子疑邻,这个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个故事很短,用白话翻译一下就是,宋国这个地方有一个富人,有一天天降大雨,围墙被雨水冲坏,富人的儿子说:围墙要尽快维修,不然的话一定会有盗贼进来,当时邻居的父亲也在场,也随声附和说应该尽快修墙!
但是富人觉得过几天再修也不迟,结果等到了晚上,富人家里果然进了盗贼,盗走了很多的财物,富人发现后懊悔不已,他称赞自己的儿子太有先见之明了,而对于邻居的父亲,富人则有点怀疑,怀疑入室盗窃的就是邻人的父亲!
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富人真的是黑白不分,忠奸不辨,邻人的父亲明明是出于好心,想要劝说富人及时修缮坏掉的围墙,结果富人不但不听,反而还因为失窃而怀疑到了邻人的父亲头上!
邻人的父亲一片好心被富人当做了驴肝肺,不但当成了驴肝肺,反而富人还有点恩将仇报的意味,这个故事没有写最后的结局,这应该是韩非故意没有写结局,通过留下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尾引发读者的思考!
但其实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这个故事加一个的结尾,那就是富人怀疑邻人之父,自然要报官,而官府很可能会相信富人的怀疑而将邻人之父抓到大牢里,然后一番严刑拷问,而邻人之父忍受不住只能选择认罪!
最终一起小小的失盗案很可能会演变成一起冤假错案,最终搞得富人和邻居反目成仇,从此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为何面对同样的说法和建议,富人选择相信儿子的说法,而怀疑邻人之父的说法呢!
原因就在于对于富人而言一个是有血缘关系的儿子,一个是一墙之隔的邻居,所谓亲疏有间,人都是更愿意相信和自己亲近的人,而不会选择相信外人,所以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很可能会得到两种结果,而原因仅仅是两人的身份和位置大相径庭!
所以对于邻人而言,他出于好心所说的一句话差一点就给自己招来牢狱之灾,堪称是好心没好报的典型,更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说话一定要慎重,尤其是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和立场,墙坏失盗这件事富人的儿子能说,但是他说就有一点多余了!
毕竟修不修墙是别人家的私事,和他有什么关系,两家虽然是邻居,但也并非交情深厚,所谓做人切记交浅言深说都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交情不深厚的两个人来说,有些话是不能说的,说了就是越界,而且很可能会产生后患!
当然富人的怀疑也并非空穴来风,毕竟两家挨得那么近,而直到自己家围墙坏掉的人除了自己的儿子就是邻人之父,儿子应该不会偷自己家里的东西,那么最大的嫌疑人可不就是邻人之父吗,所以富人对于邻人之父的怀疑也是有点道理呢!
通过分析这个故事,我们能发现韩非果然是大思想家,一个没有结局的小故事竟然可以解读出如此多的道理,有亲疏有别,有好心没好报,有交浅切忌言深,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完文章你能从中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