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在那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中国人爱花、惜花,甚至要在春意萌发之时给百花“庆生”,这就是花朝节。它的节期因时因地而不同,有的在农历二月初二,也有的在农历二月十二、二月十五或二月二十五。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各地的花朝节仪式活动,多围绕农历二月十二(3月14日)举行。
张勃。
花朝节,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扑蝶会”“挑菜节”等,是一个富有浪漫气息的春天的节日,可见于唐宋以来的诗词、典籍。《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二月)十二日传为花王诞日,曰花朝。幽人韵士,赋诗唱和。” 清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云:“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采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樽助赏红。”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研究员张勃对南都介绍,花朝节大约起源于唐代,宋以后流行,一直到明清时期仍广受欢迎。经过长期的发展积淀,形成了丰富的习俗活动。其一是踏青赏花。花朝节时值仲春,草木生长,百花盛开,生机盎然,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踏青赏花,共同感受春光的美好、生命的律动。在一些地方,人们还喜欢摆下酒宴,边赏花边饮酒,引以为赏春乐事。还有些地方会张挂“花神灯”,姿态万千,供人欣赏。
其二是“挂红”,即剪下彩纸或彩布系于树上、花间。既可以增添春色,也是一种占卜未来百果五谷是否丰收的民间习俗。
其三,祭花神。古人相信花事由花神掌管,许多地方都建有花神庙,供奉十二月花神,并形成了祭花神的习俗,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
其四,举行农事活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在一些地方,官员会借机劝农耕桑,不误农时,人们也会在这天购买蚕种等。
近年来,国内雅好花事者越来越多,随着中国传统节日的复兴,自带花木馨香、寄寓生命向往的花朝节也重新受到重视,特别是许多年轻人会自发组织和参与相关的活动。
传统文化爱好者见山告诉南都记者,花朝节的时间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相近,此时正是游春赏花的好时节,今时今日,许多新一代年轻人乐于身着传统服饰亲近自然,一些赏花景点会联合汉服社团举办花朝节活动,拉动当地的旅游产业。与此同时,网络平台上的生活、美食类博主也在重新发掘花朝节吃花糕、饮花酒的食俗,据此来原创内容。
见山认为:“整体看来,每年花朝节活动的影响力都在不断扩大,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希望花朝节一类的传统节日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关注,并且能吸引更多人亲身参与到相应的习俗活动中。”(南都记者 侯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