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戏在戏曲中是什么意思

基础释义:旧时两个戏班 子,为争夺观众压倒对方,在同一场合、同一时间演出同一出戏。现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以反 对或搞垮对方。
详细释义:旧时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而同时演出相同剧目的戏。后多以“唱对台戏”比喻双方发表相反的言论或采取针锋相对的行动。 浩然 《艳阳天》第七三章:“你没有把屁股坐到社会主义这一边来,没有跟农业社一条心;你站在反动地富那一边了,专跟贫下中农唱对台戏。” 刘澍德 《甸海春秋》:“来吧,在这样大场合,我们爷两个,好好唱个对台戏。”

大戏小戏那么多,这几出你看过吗?

义务戏

指不取报酬的演出。旧时梨园界集中各班社主要演员,联合举行盛大演出,收入除必要开支外全部交“戏业工会”,以救助贫苦同行,并举办各种福利事项。此类演出称“义务戏”。开封于四五十年代曾多次演出义务戏,借以赈灾、修庄王庙、购梨园义地、支援抗美援朝等。

反串戏

某出戏的全部角色均由别的行当演员反串,如唱生的唱老旦、唱旦的唱老生或大花脸,等等,造成一种不伦不类的滑稽效果,谓之唱反串戏。反串戏常在过年时公开演出,不售票,含有自娱和喜庆的意思。

开光戏

旧时寺庙神像塑成,须“开光”,神才有灵。开光时举行隆重仪式,请戏敬神,为开光而演出称“开光戏”,剧目有《大赐福》等。

白头戏

旧时妇女婚嫁后,如受虐待或其他原因死于非命,娘家为了出气,要求婆家破费唱戏,称“白头戏”。也有因娘家有权势而迫使婆家唱的白头戏。这种戏一般唱四天十二场,第二天必演悲剧《后楚国》,他日多演《孟姜女哭长城》《大祭桩》等。主家须置百尺白绫横挂台口,演出后白绫归戏班,还得给每个演员封礼钱,戏价较平常高出一倍。

对台戏

对台戏指两个剧团在同一地址演戏,以争水平高下。打对台时,以炮声为号,同时开戏、住戏,以台下观众多少定输赢,会首对赢方加倍奖赏。演出对台戏时,各班常四处邀角,争相演出惊险节目,如窜锄、上桩、滚台口等,有的甚至采用卑劣手段,设法压倒对方。

节令戏

逢节令唱特定的剧目,叫做唱“节令戏”。如正月十五唱《闹花灯》,端阳节唱《白蛇传》,七月七唱《天河配》,八月十五唱《嫦娥奔月》等。

安神戏

亦称敬神戏。旧时梆子戏班庙会高台演出,须于第一天演安神戏“三出头”,以请神赴位安坐。一般演苏秦、张仪的故事,共分三出,谓之三出头。第一出《加官》;第二出《拦路封相》,即苏秦游说六国有功,秦王命段干木拦路封相;第三出《拜堂》,男戴插花乌纱帽,女穿红蟒戴凤冠,走圆场,拜堂。

吃会戏

由会首发动,串联本村及邻村入会,入会者于麦秋之后交粮若干,选农闲时节搭台设场唱戏。剧目常演《太平花》等。

过河戏

旧时戏班过河,为敬奉龙王爷就地演出几个折子戏,谓之过河酬神戏。然后搭船过河,船家免收摆渡钱。相传船上的桥板为戏神庄王爷所赏,船家戏班合为一家。

还愿戏

旧时人们为生儿育女、驱病免灾而求神保佑,若如愿以偿,即唱还愿戏。剧目多选《大赐福》、《麒麟送子》、《赶药王》、《大排宴》等。

堂会戏

旧时豪门巨室在私宅组织喜庆演出,叫“堂会戏”,大多为祝寿添口而举办。一场盛大的堂会戏,往往集中当地所有著名演员,从下午一直演到凌晨,任意点戏和配戏,剧目多演《八仙庆寿》、《全家福》、《大摆宴》等,戏价高于一般演出数倍。但一些豪门往往仗势不轨,凌辱艺人,或令其陪酒,或胁迫点烟,因此很多艺人拒演堂会戏。

赔礼戏

旧时民间发生较大纷争,或有人侵毁公物严重,常官裁或公议,罚理亏一方出资演戏,赔礼认错以示悔过,称作唱“赔礼戏”。剧目多演《打金枝》等。

解放戏

城镇戏院和乡村土戏院演出,常于散戏前,将大门敞开,让无票群众自由进院看戏,谓之解放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