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有什么讲究

导读:准亲家初次见面,要做到“三谈、三不谈”

婚礼、婚礼,是儿女结婚,也是父母讲礼。

婚姻大事,马虎不得,谁都希望儿女一次结婚,终生恩爱。

作为准亲家带着美好的心愿,去对方家庭看看,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哪怕是穿越几个省,都觉得不累,还很期待。

可是,准亲家见面了,说什么才好呢?总得提前考虑清楚,别张口就来。

最可恶的是,有的父母不会说话,导致准亲家之间矛盾重重,甚至把婚姻都闹掰了。

最好是,做到“三谈、三不谈”,开口吐芬芳,闭口示尊重。

01

“三谈”,促进和睦。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以前,儿女和你组成一个小家庭,现在儿女要踏入婚姻了,是把两个不相干的家庭,组合成一个大家庭。

因而我们要站在“大家庭”的角度去做和气的事情,不要一厢情愿,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

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让对方能够理解自己,也能达成共识。

首先,谈婚配吉日。

在我的老家,有个习俗,叫“送日子”。也就是男方选择了一个结婚的好日子,然后请当地的先生,写下来,用红包装好,送到女方。

选择日子很讲究,会根据准夫妻两方的生辰八字来研究,说不清是迷信,还是科学,但是日子挑出来了,大家都喜气洋洋。

这样的做法,也符合《易经》里说的:“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

女子的地位,稍微高于男子,体现的是男人对婚姻的主动和期待。

日子定下来了,才能安排酒席、请宾客等,街坊邻居也能帮忙张罗,保障双方准备的节奏一致。

然后,谈钱财安排。

结婚,少不了彩礼、房子车子等。

可是,到底要给多少彩礼呢?不要漫天要价,而是要考虑小夫妻以后,如何过小日子。

《序卦传》里说:“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夫妻一起努力,分工协作,日子就会好起来。

从长久的角度出发,双方的父母都出一些钱,把儿女的小家庭建立好,就再好不过了。

当然,关键要记住四个字——量力而行。

彩礼多少是“情谊、礼仪”,而不是“利益”。小夫妻有像样的工作,有立业的方向,借助婚姻,推一把,那就会欣欣向荣,以后父母老了,也能享受到孝顺的喜悦。

最后,谈风俗习惯。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若是不提前谈一谈,恐怕会引起误会,甚至会演变成婚闹。

比方说,迎娶新娘的时候,新郎要给“开门费”;新娘到了婆家,拜天地之前,不能揭开红盖头。

一些不被理解的风俗,更要说清楚流程,并且要适当简化,根据当今的社会,进行调整。过于死板的婚俗,会增加婚姻的麻烦。提前说清楚,双方都能接受,就好办了。

最好是,准亲家见面,邀请一部分长辈,边吃边聊,综合大家的意见,选择最佳的方案。

02

“三不谈”,学会涵养。

总有不能达成一致的内容,需要包容,慢慢消化。

聊天的目标,无非是“求同存异”。因而,你的涵养能力,是尊重准亲家最好的态度。

“涵养”,第一层意思是控制情绪;第二层意思是修炼自己;第三层意思是滋养和养育。

学会“不谈”,不是放弃开口,而是保持安静,听一听对方说什么,用心去理解对方的实际想法。

在双方有冲突的时候,你主动示弱,争取到回旋的机会。

其一,不谈地位高低。

人比人,气死人。

虽然我们讲究门当户对,但是准亲家不可能一模一样。

比方说,局长家的女儿,嫁给科长的儿子,甚至是农民的儿子,都有可能。

既然是一家人了,那就人人平等,还能互帮互助,不要摆架子,认为自己地位高,吃了大亏。

其二,不谈邻居长短。

大部分的邻居,都希望你过得好,但是不能避免一些邻居,阻扰你的成长,嫉妒你的家庭。

当你和准亲家见面的时候,遇到他们的邻居,扯了几句,不要太当一回事。

万一你怀疑准亲家的人品,可以多问几个邻居,不要相信某个人的一面之词。

最要避免的是,是当着准亲家的面,质问“邻居说的话,是不是真的”。

坦诚的准亲家,会说起孩子的好处和坏处,而不用外人指指点点。

其三,不谈过去的丑事。

很多准亲家,在很久之前就认识,或者都知道小夫妻在准备结婚之前,就闹过分手,甚至有恶劣的争吵。

还没有结婚,就有了家丑,不奇怪。作为父母,凡事都要往好处想。

栽过跟头,是促进一段婚姻成熟的体现,不要太悲观了,动不动就认为,“他们”还得要离婚。

把过去的丑事藏住了,就能活在当下。

做人,有容乃大;做事,首重格局。

父母的格局越大,儿女以后的日子越好过,婚姻越有更多的自由。

03

古人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如果你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那就好好吃饭,喝茶,少打岔。也可以用家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管怎样,开口之前,想一想后果,问一问儿女的意见,搞清楚双方的实际情况。

总而言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早一点把准亲家当成亲人,子女的婚姻水到渠成。

作者:布衣粗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