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别名叫什么

山茱萸别名:蜀枣、鬾实、鼠矢、鸡足、山萸肉、实枣儿、肉枣、枣皮、药枣、红枣皮。

导读:山茱萸——一味既能阴阳双补,又可肝肾同治的药食同源佳品

前几天我们聊了可以补益脾肺肾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山药和黄精。

今天,我们再来聊一味补益药——山茱萸。

山茱萸是一味比较有意思的药材,它不同于其他药材,

它既可以补阳,又可以补阴,是一味阴阳双补之要药。

我们先来聊一聊山茱萸都有哪些功效:

山茱萸

补肝肾

《内经》有云,肝肾同源。

什么意思呢?

中医认为,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于精血。

因此,肝肾虽然结构功能有差异,但起源相同,可采用“肝肾同治”的治疗原则。

山茱萸归肝、肾经,完美的契合了“肝肾同治”原则。

所以,一旦有了肝肾问题,用点山茱萸准没错!

那肝肾问题有哪些呢?

中医讲,肾主骨,肝主筋。

所以,骨骼有问题大致与肾脏有关系,

筋膜有问题大都和肝脏有关系,

骨骼缺乏了肾气支持,自然难以强健有力。

筋膜韧带失去了肝血的濡养,自然就难以屈伸自如。

因此,我们平时常说的腰膝酸软、腿脚乏力、屈伸不利等都是肝肾亏虚的症状。

中医又讲了,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

所以,头晕目眩耳鸣者,

大都伴有肝肾亏虚。

在如今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

往往在劳累之后这种情况较为明显。

这个时候,用点山茱萸效果或许会不错哦!

山茱萸

固滑遗

上文已经提及,山茱萸具有补肾的功效。

同时,山茱萸也是一味比较酸涩的药材。

中医认为,酸能收能涩。

山茱萸的收涩之性,可以很好的巩固肾脏的封藏之力。

因此,山茱萸被历代医家称为“固精止遗之要药”

不仅可以用于肾阴不足之遗精,

同时,也常多用于小孩子肾虚膀胱失约所致的遗尿、半夜尿频等。

止崩漏

有些女性同胞往往会因为崩漏,月经过多,而苦不堪言。

在中医看来,主要是因为肝肾亏损,冲任不固所致。

山茱萸既能补肝肾,又能固冲任,

其酸涩之性还可以起收敛止血的作用,可谓一举三得。

敛大汗

山茱萸的酸涩之性,

不仅可以固精止血,

还可以敛汗

如果没有经过剧烈的运动,天气也不炎热,

周遭的人都不怎么出汗,而你却大汗淋漓。

此时,这种非正常出汗需要注意了。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

大量出汗,心液流失,

轻者心慌气短;重者体虚虚脱。

这个时候,用一点山茱萸,

先把汗止住了,让心液避免过多的流失,症状自然就会缓解。

治消渴

山茱萸还有生津止渴的作用。

如果你常常觉得口渴,喝多少水都不管用,

那就拿山茱萸煮水来喝。

如果想要效果好一些,

可以加一些生地黄,天花粉等养阴生津的药材。

这里需要敲黑板强调的是,我们刚刚讲了这么多,都是山茱萸哦!

可能会有很多人把山茱萸和吴茱萸搞混。

这里简单说一下两者区别:

山茱萸山茱萸既能补阴,又能补阳,是一味阴阳双补的药材,常常用于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固精、敛汗、止血)

而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常常用于腹痛腹泻

山茱萸


吴茱萸

从专业的角度讲,他俩分别是两个科属的两种植物的果肉和果实。

所以切勿混为一谈!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湿热体质以及小便淋漓不尽的人群,不宜使用山茱萸,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那哪些症状属于湿热体质呢?

肢体沉重,舌苔黄腻,多痤疮粉刺,口干口苦,眼睛红赤,心烦懈怠,小便赤短,大便燥结或黏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