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人:
一连创作了《哥斯拉》和《奥特曼》两部传世作品,圆谷英二也因此被成为“特摄之神”。
香山滋曾于1954及1955年参与电影《哥斯拉》和《哥斯拉的逆袭》的创作。
导读:哥斯拉:恐怖底色下的人道主义梦想
十几年前,各家各户家的小萝卜头,乖乖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机里的打斗画面,一集结束,片尾响起,仍舍不得离开,摇头晃脑的跟着唱:
就像阳光穿过黑夜
黎明悄悄划过天边
谁的身影穿梭轮回间
未来的路就在脚下
不要悲伤不要害怕
充满信心期盼着明天
新的风暴已经出现
怎么能够停滞不前
穿越时空竭尽全力
我会来到你身边
......
这首这首歌名为《奇迹再现》,是1996年《迪迦奥特曼》的主题曲。那时候,天真快乐的小孩,每天快乐的等待着电视机里的每日放映。当年,我也是看奥特曼打小怪兽,给奥特曼加油,被男主角大古的美貌诱惑的萝卜头之一。
那时候,我不会想到,打怪兽的奥特曼,不是只有一个迪迦奥特曼。实际上,奥特曼是一个种族的姓氏,奥特曼的家族成员有六七十人之众。
而在更久以后,我才知道,迪迦奥特曼真正的“大哥”,不是正义的奥特曼,而是恐怖的大怪兽——哥斯拉。
一、恐怖的史前巨兽
1933年,梅里安·C·库珀 和欧内斯特·B·舍德萨克,合拍了一部开创性的恐怖怪兽电影——《金刚》。
一部好电影,能持续给后来的创作者以灵感。
七十多年后,深受这部电影影响的彼得·杰克逊,利用现代技术,重现了当年的故事,而翻拍的作品,因其技术和画面的美,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视觉效果奖。
而在彼得·杰克逊之前,这部电影的死忠粉里,还有加上一逐渐被忘却的名字——圆谷英二。
1954年,由圆谷英二担任技术摄影的电影《哥斯拉》上映。这部电影的原作者是香山滋,一位侦探小说作家,极擅长写奇异的秘境冒险作品,他的作品内容,与生物学和地理学有极大关联。
1954年的《哥斯拉》电影里,哥斯拉的设定,正是隐藏在深海洞窟的侏罗纪巨兽,由于氢弹的危害,被赶出自己的庇护所,来到太平洋西岸的日本,使日本陷入恐慌。
金刚和哥斯拉,都是人类对早期生物的想象。两部电影,都展现了原始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冲突,人类与自然的冲突。
而《哥斯拉》,在制造巨兽威胁的恐怖氛围之外,还融入了导演更深刻的情怀——恐惧底色与人道主义梦想。
二、日本的核恐惧
电影里,日本人笼罩在哥斯拉的阴影下,现实中,日本在核威胁之下战战兢兢。
1945年,为了敦促日本投降,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致使两岛沦为火海,更造成了后患无穷的核辐射。
广岛、长崎事件之后,美国、苏联又开始进行威力更大的氢弹试验。
1954年3月,美国在马绍尔群岛附近秘密引爆了一颗1500万吨级的氢弹。试验时,当地居民、一些美国士兵、以及正在附近海域进行捕鱼作业的一艘日本渔船上的船员,都受到了核辐射。
两周后,船员回到日本,有关部门对船员们带回的“爆炸后落灰”进行了分析,才知道美国的秘密试验。
当时船上的23名船员,随后被送往东京治疗。半年后,船上年纪最大、负责通讯的久保山爱吉去世,年仅40岁。
氢弹试验之后,日本政府宣布,因为该处海域遭受了核污染,渔船不得不放弃捕鱼。
将现实的恐惧植入电影,哥斯拉就化身为核威胁。
电影中,人物的台词与对话中,处处可见日本人对氢弹的恐惧。
政府官员询问动物学家山根博士,有什么杀死哥斯拉的方法,博士反驳说:“这办不到,在受到氢弹攻击后依然存活下来的哥斯拉,还能被什么杀死。”
的确,哥斯拉受到氢弹攻击后存活下来,浑身带着核辐射,脚踩过的土地,游过的海,都被染上核辐射,还能有什么力量比氢弹的威力更大呢。
哥斯拉进入京滨区域之后,哥斯拉展现出喷火的技能。哥斯拉的外形设计参考了龙,有意思的是,技能上也参考了龙之吐息。
但哥斯拉吐出的不是火,而是核能,因为哥斯拉体内是一个核反应堆,因为哥斯拉是核试验的产物,吸收了巨大的核辐射能量而出现的生物,相当于一个移动的露天的核反应堆,正如山根博士的女儿的男朋友所说“哥斯拉就和迫害我们日本人的氢弹是一样的存在,不能放任其不管。”
三、人道主义理想
《哥斯拉》的底色是恐怖的,而在这恐怖的底色上,仍然开出了暖色的花。
导演本多猪四郎和黑泽明是好朋友,在《黑泽明100》里,黑泽明是这样评价这部电影的:
“本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好男人。哥斯拉真要出现,恐怕谁都要早丢下工作逃命了吧。然而在电影里,职员们却认真引导群众疏散。这真有本多的风格。”
我在看电影时,也为军队疏散群众的行为感到震撼。
哥斯拉第一次在大户岛上出现,村民们被吓得撤退,撤退时,虽然紧急,却井然有序,还有一位领导型人物,指挥大家迅速撤退。
政府针对哥斯拉出台了消灭措施,在海岸线附近建设铁丝网,试图用5万伏电力,让哥斯拉触电而死,所以铁丝网内侧和外侧的居民都要撤退。
随后,由军队和警察们指挥民众有序撤退到安全区域。
随后,围剿哥斯拉的行动开始。
但很遗憾,电死哥斯拉的策略失败,哥斯拉没有任何阻碍的深入内地。但指挥人员和记者仍未撤退,当哥斯拉来到电视塔,电台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撤退,仍在一丝不苟的工作着,直到哥斯拉撕碎电视塔,主播说了一句“永别了”,全员死亡。
工作到最后一刻,是本多猪四郎这种性格一丝不苟的人的执念。所以他在电影中没有着力表现人们的恐惧,而是表现了人们在面对危险时,仍然兢兢业业,互相扶持的温情的一面,这是一种极为难得的人道主义情怀。
1949年,日本发生了著名的三鹰事件,1951年又发生了悲惨的樱木町事件。这两起事故,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是日本的重大悲剧事件。
扳口安吾评价这两起事件,愤怒的批判了激进派党员们的只知演说却不做实事的毫无人性,司机的脑袋不灵光,旁观者的无可救药,领导者不先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却跑去向天皇谢罪的荒唐行为。
批判之外,扳口安吾却夸奖了事件当中的出现的见义勇为的行为。樱木町事件发生时,在间不容发之际,有许多人不顾自身安危,为他人挺身而出。
为他人挺身而出的牺牲精神,芹泽博士的身上表现的最为深刻。
芹泽博士发明了“水中氧破坏剂”,这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武器”,只需一小片就可以毁灭整个东京湾,其破坏力比哥斯拉更大,这种发明一旦被野心家发现,大肆制造,可能会让世界毁于一旦。
为了让这种破坏性发明不被滥用,他本来决定永远保密。当惠美子和尾行来劝说他时,他又陷入两难之境,一边是被武器可能被滥用的未来,一边是哥斯拉大肆破坏的现在。
最终,芹泽博士答应了惠美子和尾行的要求,他烧掉一切研究资料,并要求亲自投放最后一颗“水中氧破坏剂”。他和尾行一同下海,确认正确的投放位置和时机,但在千钧一发的时刻,芹泽博士在深海中切断了上岸的绳子,既确保了哥斯拉的毁灭,也将关于“水中氧破坏剂”的一切威胁彻底消灭。
广岛原子弹爆发后,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都直接死亡,当日死者远超8万人,得知此事后,爱因斯坦说:“早知道这样,我宁愿继续做一个修表匠。”
芹泽博士将堪比核武器的“水中氧破坏剂”的研究彻底毁灭,也扼杀了以 “水中氧破坏剂”为武器的战争可能性。
互相扶持的温情和反战情绪,悲天悯人的牺牲情怀,使得这部影片在笼罩着哥斯拉式核武器的恐怖阴影之下,依然散发着温暖的人性光辉。
哥斯拉之后,圆谷英二又创造了奥特曼这个拯救人类的英雄。
记得在1996年的《迪迦奥特曼》里,曾有这样一句话“人类一定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哥斯拉》的创作者们,想必也是这样期待着的吧,所以才创造出集恐怖与理想于一体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