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马的特点是沉稳,耐得住性子。在取经途中,他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多,和普通马没啥区别。在遇到困难时,还经常被猪八戒提议卖掉;在和妖魔的遭遇战中,连沙僧也要挥起降魔杖一显身手,白龙马却“我自岿然不动”。
导读:《西游记》之白龙马:与时间做朋友
苦其心智,劳其筋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便是《西游记》中白龙马在取经之路上的真实写照。
白龙马在取经路上的位置,若从“自我”成长修为的角度分析、欣赏,《西游原旨》(清•刘一明》中这样提及,“盖《西游》之道,金丹之道,造化之道,无非元会之道。若有明眼者,悟得唐僧四众,即阴阳五行之道。”唐僧与悟空,八戒,沙僧,白龙马,师徒的相遇是木、火、土、金、水“五行攒簇(聚在一起),命基坚固,大本已立矣。大本已立,本立道生,再加向上功夫,防危虑险,戒慎恐惧,须要将此‘本’修成一个永久不坏之本,方无得而复失之患。”喻指由此构成了一个五行齐全的人之“身心灵”,五行之妙用贵在齐全中和,以不致所想所言所行失之偏颇。
五行对应五常(仁、礼、信、义、智),五德(良、恭、让、俭、温),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藏(魂、神、意、魄、志)……,即指人们的先天条件,这个五行组合(身心灵)中的不同品质面向,在后天环境里共同不断修持精进,而活出真正正向、健全、和谐的“自我”,真,便不会得而复失。共同朝着“取经”这个不变的信念理想和人生使命,凝神聚气,披荆斩棘地不断前行,最终修得正果,取得真经,恵及世人。
这个“五行”组合中的“火”,便是白龙马的形象,若无,即是“立志不专,火功不力,则懦弱无能,终不能一往无前。示人以任重道远,竭力修持之旨。”(《西游原旨》)
其精神品质,便是与时间做朋友,脚踏实地,不抱怨,不懈怠,驰而不息,不因“多磨多折,中途自弃,不肯前进”(《西游原旨》),“功在不舍,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的守份、专注、坚守与定力;是随遇而安,炼已待时,能屈能伸,不惊不乍,知重而能负重,不畏艰难险阻依然前行的毅力、气度与智慧。
“观于龙变为马,可知金丹之道以龙为意,而非以意为龙。龙也,马也,意也,唯有神观者自知之。”白龙马般的品质,便是取经途中唐僧无此不能达西天的“真脚力”,亦如“炼取金丹”所不能少的真火力,也是应对不同环境,而能主动进化出的强大生命力。
白龙马的来处,《西游记》第二十三回里,借悟空之口,说得很明白。
八戒在悟空跟前抱怨,似这般许多行李,可“师父骑的马,那般高大肥盛,只驮着老和尚一个,教他带几件儿,也是弟兄之情。”悟空说:“你说他是马哩!他不是凡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唤名玉龙三太子。只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他父亲告了忤逆,身犯天条,多亏观音菩萨救了他的性命;他在那鹰愁陡涧,久等师父,又幸得菩萨亲临,却将他退鳞去角,摘了项下珠,才变作这匹马,愿驮师父往西天拜佛。这个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
真的是人生路上,各人有各人的责任与人生使命,各人有各人的修炼功课需要去完成,努力活出“自我的正向”,即是正果。互相攀比或是抱怨、苦恼自是无益。自古道:“要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因,今生作者是。”我们唯有尽人事,努力耕耘“善因”,步步着实,修炼这“现在”。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此是《易经》中乾卦的第三爻,正映照了玉龙三太子化为白龙马之后的修炼历程。菩萨将言语吩咐白龙马:“你须用心了还业障,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西游记》)自此,白龙马“以柔和清静为本,日乾夕惕为用,一气成功,而不得少有间断”,直至取经成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生不易,愿与时间为友,“行一步有一步之火候,行百步有百步之火候。金丹之道,功夫详细。火候不一。大都全籍修持力。”(《西游原旨》)文/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