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伴娘是哪里的风俗

这个全国有好多地方都有闹伴娘的习俗,比如黑龙江,辽宁,河南等地都有闹伴娘的习俗。南方,像广西等地也有闹伴娘的习俗。

导读:闹伴娘这种习俗,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传统的婚礼文化中,有一个让人不太理解的传统,即“闹伴娘”。在我们现在看来,这种习俗甚至有点不文明的感觉。那么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又为什么会产生呢?

实际上,伴娘这种婚礼礼仪角色,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是在《仪礼·士昏礼》中记载的,当时陪伴新娘出嫁的是一支专业团队,包括为新娘传授基本礼仪的“姆”,还有数位负责服务的“媵”。担任“媵”的一般是新娘的家族女性,如妹妹等。她们需要跟随新娘一起到夫家完成婚礼,然而接下来,“媵”也需要嫁给新郎。

这就是先秦时代的“媵妾制”婚俗,到了封建王朝建立后,“媵妾制”基本消失,担任“媵”的人换成了新娘家的女婢,也就是陪嫁丫头。而伴娘也逐渐剥离出来,宋代以后已经有了职业伴娘的出现。这些职业伴娘非常吃香,往往能在婚礼中大赚一笔。比如“接引”,“讨彩头”这些任务,也是从职业伴娘出现后,一直发展到今天的。

至于“闹伴娘”,则是因为古代对两性知识的讳莫如深。职业伴娘就承担着部分普及知识的任务,和“闹伴娘”相匹配的,还有“闹洞房”。从古代开始就有人批评说,这两种“闹”的方式有失体统。此外,女婿回拜娘家的时候,甚至还会遭到痛打,这在今天的某些地方仍很常见。至于调戏伴娘的行为,在古代被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那个对男女之事十分保守的古代,婚礼中的“闹”也算是古人难得的排解。

现如今,传统伴娘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担任伴娘的往往是新娘的未婚亲属,同学等,此时的伴娘更接近西方婚礼的伴娘角色,但在更广大的地区,“闹伴娘”依然是婚礼中的潜规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