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四庭柱分别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他们都是当时东汉末年四世三公袁绍袁本初的武将。历史上四个人的结局,颜良确实死于关羽之手;文丑死于乱军之中;张郃被诸葛亮射死在木门道;高览历史上不知所踪下落不明,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戏剧性的是,在《三国演义》中,这四人都没有善终,全部死于非命。更有意思的是,四个人全部都命丧蜀国人手上,可以说蜀国是河北四庭柱的终结者。
大家好,本期我们聊聊民间评书中几乎和曹魏五子良将、蜀汉五虎上将起名的袁绍麾下的“河北四庭柱”。
其实历史上没有“河北四庭柱”这个概念,这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张国良老先生在《平话三国》中创造的一个概念。
张国良老先生把袁绍麾下四员大将:颜良、文丑、高览、张郃四人称之为河北四庭柱。意思是这四员大将撑起来了河北冀州的稳定局面,等到四人先后战败、投降,袁绍也就大势已去。
虽然历史上没有河北四庭柱的说法,但是这四将却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中,下面以史为鉴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四位将领。
一、颜良、文丑
颜良和文丑因为《三国演义》的关系,在民间知名度极高,但可惜并不是啥好名声。实际在《三国志》中,这两位虽然没有演义中那么弱,但都败给了曹操的出其不意。
首先说颜良,官渡之战前,袁绍不听沮授劝阻,执意让颜良领兵。结果曹操听取荀彧之计,先故意分兵迷惑了袁绍,然后曹操亲自带着张辽、关羽等人突袭正在攻打白马的颜良。
颜良知道消息时曹操已经距离不足十里,于是颜良自持勇武,曹操长途跋涉士兵都累了,反过来直接去攻击曹操。张辽和关羽作为曹操前锋直接击破颜良队伍,并且斩杀了颜良。
袁绍得知颜良被杀,于是大怒,命令文丑和刘备率领五千骑兵报仇。
曹操这时候正押运粮草,听见兵马追来,干脆把粮草辎重扔在路上,自己率领骑兵埋伏。
果然,等到刘备和文丑率领骑兵过来之后,发现路上堆满了辎重财物,于是纷纷下马抢夺。
这时候曹操率领骑兵突然杀出,一下子打个措手不及,又一次斩杀了主将文丑。刘备见机的快,看到形势不妙,早早撒丫子逃跑。
不过关羽在乱军之中,早就发现刘备,当天晚上就从曹营叛逃,寻找刘备去了,并没有演义上所说过五关斩六将的存故事。
颜良和文丑,就个人武勇来说不算差,可惜颜良没有大局观,文丑军纪又太差,遇到曹操这样用兵如神的豪杰,加上张辽、关羽这样的大将也只能饮恨。
二、高览、张郃
高览,张郃二人也是河北名将,知道曹操正在攻打乌巢之时,张郃赶紧建议袁绍前往救援,乌巢距离袁绍大本营并不远,前往救援完全来得及。打算袁绍的谋士郭图却说:张郃这是馊主意,曹操现在出兵攻打乌巢,大本营势必空虚,现在我们应该派兵攻占曹操军营,而且就算攻不下,曹操听说军营被攻击势必回军救援。
于是袁绍认为郭图说的对,并没有听从张郃的建议,而是直接命令高览与张郃二人去攻打曹操大营,以攻对攻。
可惜,袁绍高估了自己在乌巢的防守,也低估了曹操大本营的防御。
等到曹操攻破乌巢,放火烧了袁绍粮仓,高览与张郃二人,还没有攻破曹操大营的迹象。郭图这个时候感觉自己害了袁绍,但是又不想自己背锅,于是放谣言说:张郃听到乌巢被攻占后,自己也要战败了,这时候竟然大骂袁绍不听自己的建议。
张郃也听到了这个谣言,于是张郃觉得袁绍肯定会杀了自己背锅,就干脆和高览一起投降曹操。
当时镇守曹操大本营的是荀攸和曹洪,曹洪是一员武将,还以为张郃是假投降,拒不接纳。荀攸气的大骂:张郃的计策袁绍不能用,所以生袁绍的气这才投降的,你还怀疑啥?
这才接受了张郃和高览的投降。
所以说河北四庭柱,两人阵亡,两人投降。
高览投降曹操后,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后面没有了记载;但是在演义中刘备败走荆州时,高后随曹操出征汝南,三合斩刘辟,正欲擒刘备之时,被赶来的赵云一枪刺于马下,也算是小露了一面。
唯有张郃,投降曹操后被曹操所喜爱,跟着曹操北攻乌桓、西破马超、南降张鲁,屡建战功。成为曹操麾下著名的外姓五子良将之一。
曹丕称帝后,张郃也被升为左将军,先后跟着曹真、夏侯尚平定西北和江南。228年,张郃跟随曹真对抗诸葛亮,张郃在街亭大破蜀军先锋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因功升为征西车骑将军。
最后张郃于231年,在领兵追击诸葛亮时,被伏兵射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