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发明了很多东西,最突出的有还原指南车、改进织绫机、改制诸葛连弩、发明龙骨水车、轮转式发石机、水转百戏图等,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导读:被与张衡一同称为“木圣”,魏晋时期大发明家马钧到底有多强?
对于我国古代在某一方面取得非凡成就者,人们往往会用“圣”来称呼,如“医圣”张仲景、“茶圣”陆羽、“兵圣”孙武等等。然而,并非所有在自己领域登峰造极者都会广为人知。举例来说,魏晋大发明家马钧还原指南车、改造诸葛连弩,被东晋学者葛洪在《抱朴子》中与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的张衡并称为“木圣”,但如今却鲜为人知。
马钧,字德衡,生卒年不详,他出生在雍州扶风郡,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兴平市一带。有关马钧的生平事迹,《三国志》中并无记载,但裴松之在注解时进行了补充,并评价他道:“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另外,裴松之还引述魏晋名臣傅玄为马钧所作的序道:“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
另外,正如上文所言,葛洪曾在《抱朴子·辨问》中如此记载道:“善刻削之尤巧者,则谓之木圣,故张衡、马钧于今有木圣之名焉。”能够得到裴松之、傅玄、葛洪这三位各自时代重要人物的交口称赞,马钧的技艺之奇妙、发明之精巧可见一斑。接下来,我们不妨通过傅玄的描述具体看看他有些什么“作品”。
由于技艺出众,马钧被封为“博士”,但他苦于家境贫寒,于是打算改良织布机。此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纺织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也就是织机上经线纬线交织五十次就需要踩五十次踏板,如此尽管织出的图案比普通织机丰富,但工序十分繁琐,费时又费力。
经过马钧的改良,一种只用踩十二次“蹑”的新式织机诞生了,这种机器不但更加节省人力和时间,织出的花纹还反而更加奇妙。对于这种花纹,傅玄赞美道:“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还声称光靠言语难以形容。后来,马钧被封为给事中,某次,他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堂上起了冲突。
导致冲突的原因并非争权夺利,而是高、秦二人认为古书上记载的“指南车”并不存在,而马钧则表示:“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见状,魏明帝曹叡下诏,要求马钧还原出指南车。可惜的是,由于其中构造过于复杂奇巧,傅玄没能记下指南车的细节,只表示从此之后,马钧的技艺得到了天下人的普遍认可。
地位不断提升的马钧得以在京城有了自己的宅子,其中还有可以种植蔬菜的田地。然而,他家周边却没有水源可以用来灌溉。常人无计可施,但马钧却在此前奸宦毕岚发明的灌溉机械“翻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制造出了一种只需要童子转动,就可以从远处运水到自家田地灌溉,且效率胜过之前百倍的新式器械。
又有一次,有人进献了一套杂技模型,但只能观赏而无法令其活动。于是,曹叡找来马钧,让他把模型做成可以活动的,并要求成品比之前更加精巧。于是,马钧用木头雕刻成轮子,放在平地后用水推动,上面则放置舞蹈奏乐、击鼓吹箫、抛球掷剑、爬杆倒立,甚至还有舂磨斗鸡的木偶。当轮子一转动,这些木偶就随之运动,姿态活灵活现。
再后来,马钧见到了由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连弩,稍加研究后,他表示诸葛连弩尽管也很精巧,但并没有完善。一番设计后,马钧提出自己能改良出一种效率比诸葛连弩高五倍的兵器。与此同时,马钧还表示此前的投石机威力不足,如果守城方在城墙上覆盖湿牛皮就可以克制。于是,他又设计出了一种可以悬挂几十块巨石的轮子,随着轮子的转动,上面的巨石不断被抛出,其射程与威力远胜投石机。
可惜的是,马钧的这些想法都没能得到大将军曹爽的重视,昏聩愚蠢的曹爽甚至不愿给马钧一次试验的机会。对此,傅玄只能无奈地表示,马钧的才能不输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墨子,但鲁、墨二人得到当时诸侯的重用,其发明被用来攻城略地,起到了实质上的作用。与之相比,马钧尽管才华横溢,但其发明不被重视,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马钧堪称我国魏晋时期最伟大的发明家,其技艺、巧思都冠绝当世,实属天纵奇才。然而,如此奇才却没能得到身居高位者的重视,他关于连弩和攻城器械的想法不被曹爽采纳,魏明帝曹叡则只将其技艺用来娱乐。马钧如此怀才不遇,确实正如傅玄所言:“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