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之死真相

刘伯温真实死因是被朱元璋设计毒死的。

导读:韩国人拿出600年前的家书,揭刘伯温死因,学者:难怪史书不记载

中国历史上,似乎每个朝代在建国之初,都会有一个神机妙算之人。例如汉朝的张良,唐朝的徐茂公(李勣),明朝的刘伯温。特别是刘伯温,人称诸葛亮再世,是朱元璋建立明朝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刘伯温最后却离奇死亡。《明史》记载:“洪武八年,刘基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也就是说,正史认为,刘伯温是病逝的。但是,有韩国人拿出600年前的家书,揭开刘伯温的死因,有学者不仅感叹:朱元璋真狠心。

元朝末年,朱元璋侥幸成为濠州红巾军的领袖。在攻下滁州后,朱元璋麾下已有徐达、汤和、常遇春等武将,文臣也只有李善长和朱升二人。朱元璋有宏图大志,他深知若想成就大业,必须要招揽众多人才来辅佐自己,特别是文臣,因为朱元璋本身没有读过多少书,非常需要有才能的文官来辅佐。所以,朱升向他推荐了两个人,一人名叫宋濂,另一人名叫刘基,也就是刘伯温。

刘伯温这个人,朱元璋早有耳闻,但听过朱升的详细介绍后,朱元璋觉得一定要得到他。朱元璋屡次邀请,刘伯温秘密来到南京,对朱元璋秘密考察一番后,答应加入朱元璋的队伍。从此后,不管是灭陈友谅、还是败张士诚,每一次大战,刘伯温的运筹都非常重要。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臣们迅速分为两拨,一拨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党”,另外一拨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党”。刘伯温担任御史中丞,这是个得罪人的岗位。明朝的开国将领们大多是淮西党出身,而且出身草莽,居功自傲,以功臣的身份屡次犯法,御史们(刘伯温的手下)多有弹劾。因此,淮西将领们把矛头对准刘伯温。再加上刘伯温曾向朱元璋建议,解除淮西将领的兵权,所以,刘伯温被淮西人所不容。

洪武元年,刘伯温申请告老还乡,被朱元璋拒绝。洪武四年,刘伯温生病,再次申请告老还乡,朱元璋最终同意。刘伯温踏上归途,在家乡没住上多久,就被朱元璋“请”回南京,要刘伯温在南京(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养病。每逢重大节日,刘伯温还要上朝。洪武八年,刘伯温再次染病,咳血不止,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太医去看望刘伯温,然后刘伯温病的更重,刘伯温带病回到故乡青田,很快病逝。

本世纪初,有一位韩国陈姓学者,拿出家中祖传600多年的神秘家书,揭开了刘伯温的死因。根据书信中介绍,当年朱元璋派心腹大臣胡惟庸前去看望刘伯温,胡惟庸是明朝最后一位宰相,也是淮西党的另一位核心,他和刘伯温一直不对付。临行前,胡惟庸试探性地问朱元璋:“诚意伯(刘伯温的封号)是功勋之人,但居功自傲,此次大病,恐怕不能长久。”朱元璋说了7个字:“疾病磨人,勿苦之!”胡惟庸立即明白朱元璋的意思,带上太医,在汤药中给刘伯温下毒。

朱元璋的7个字本意是:刘伯温患病了,很受折磨,不要让他再受苦了。实际的意思是:刘伯温可以死了。所以,胡惟庸毒死刘伯温,并非自作主张,而是朱元璋的授意。刘伯温中毒病重后,派儿子刘链向朱元璋禀报自己的病情,朱元璋并未关心,只是淡淡地让刘链好好照顾自己的父亲,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刘伯温接下来的“病”情,是有心理预期的。

那为什么韩国学者会有这样的书信呢,据这位陈姓学者说,他的祖先名叫陈宁,是胡惟庸最核心的心腹,胡惟庸当年是和陈宁一起毒死刘伯温的。陈宁觉得总有一天要事发,所以想给自己留条后路。陈宁用重金贿赂朝鲜使臣,让朝鲜使臣把自己庶出的小儿子携带去朝鲜,并且写了几封书信和黄金让孩子留好,其中有一封信就是交代刘伯温死因的,然后对外谎称自己的儿子夭折。后来,胡惟庸案爆发,胡惟庸、陈宁等人都被灭了九族,陈宁留朝鲜的儿子生存下来,因此保留了这些家书。

​如果这份家书是真的,那刘伯温之死就会真相大白,朱元璋忌惮刘伯温的能力,一直不敢重用刘伯温。刘伯温几次告老还乡,朱元璋都不批准,一心要刘伯温在自己眼皮底下生存,便于监视。最后臣刘伯温病重,再次告老还乡,朱元璋暗示胡惟庸毒死刘伯温。有学者感叹:刘伯温之于大明朝,居功至伟,朱元璋真狠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