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德,意思为违背仁德的恶行。出自《尚书·盘庚下》。解释 违背仁德的恶行。
导读:古言人生“两大凶德”,千万别沾惹,务必要戒掉
人们常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能将白纸一张的人渲染成五颜六色,在以父母构筑的小家之中,我们懂得了孝道与尊爱;在学堂之中,老师的言说让人丰富了对于世界的认知;直到凭借自身的力量踏入社会,才体会了人情冷暖,万事艰难。
无形之中,岁月流逝,每个人都各具特色在社会上立足。但是有的人能成才称圣,享受名誉与富贵,而还有的人历经艰辛,怎么都过不好这一生。这其中的差错可能是由自身无意识所养成的“凶德”所造成的,看似对生活没有影响,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样的凶德还是需要提早改正为好。
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圣人”,曾国藩这一生起点极低,但却成就斐然,甚至享有“千古第一完人”的美誉,面对生活中的难处,他指出了为人处世要避免的两大凶德,他认为“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而这两大凶德究竟会对我们的人生有怎么样的影响呢?这还需要我们细细去体会。
骄傲自大,不为所容
曾国藩所点出的人生第一大凶德就是“傲”,这样的心理是因为一个人对于自身的地位成就而过度膨胀与炫耀。这样的缺点看似好像无伤大雅,但却会毁害自己,也不被他人所容。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样的道理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所传颂。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人在社会上能走多远,所依赖的是自身的学识修养,在知识的汪洋中,应该用尽时间与精力去汲取精华,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独树一帜勇开先河,成为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人,纵观历史的长河,成为贤圣的孔夫子、王阳明等大家亦是如此。
倘若只是对自身所拥有的学识而沾沾自喜,这样又如何能够更进一步,守着自己的成见固步自封,只会被奔腾不息的浪潮拍打于岸上。即使本身学富五车,但却养成一生“傲气”的凶德,那也是不能受人敬仰,也会限制自身发展的。
在风起云涌的三国时期,关羽作为英勇的武将被世人敬仰,但是他虽然有勇有谋,为刘备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其百密一疏,最终却败于自己的骄傲之下。
当年关羽镇守荆州,在他集结大军出征的路上,收到了吴国要偷袭荆州的消息,但他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驻守的兵力强势,敌人无法破除。但是骄兵必败,荆州果然失守,关羽也没有了退路,最终败走麦城被敌军俘虏,客死异乡。
祸从口出,引灾上身
“百病从口入,百祸从口出”,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与人打交道,若想要借他人的势助自己青云直上,那这“说话”的道理则是需要去揣摩反省的。
信口开河,大说其道,不仅不能被人所赏识,反而会让人深觉呱噪,真正有智慧的人看起来沉默不语,但却能够一语中的,令人神清气爽。
一味地向他人抒发己见,而没有实质性的见解,只会让人想要避而远之。所以这成熟人的说话之道,是少说、说理、说精,懂得明哲保身,而不是胡言乱语,隔靴抓痒。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样反而会将自己推入不利的局势之中。
伴君如伴虎,与权臣为伴更是要谨言慎行才好。杨修年少成名,饱读诗书能够参透他人所想,这本是成事的好禀赋,但是他却因为乱说话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曹操本就生性多疑,侍奉这样的主上,应该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在一次战事中,曹操正陷入僵局准备撤退,杨修见此情况便收拾东西,并将此事告知他人,因此祸乱了军心,得知此事的曹操大怒,最终以胡乱揣测的罪名将其杀害。在这乱世中,杨修本可凭借自己的学识有所作为,但却因为多说了一句话而惨遭杀害,实在是可惜!
小结
人生短短数十载,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同的修炼,从最初的不谙世事到能与人相谋,我们将会学会各种各样的品德,对待父母的孝、对待师长的敬、对待他人的善等等,这些都是得以成事的条件。
但是倘若修得了百种善行,但是为人却居功自傲,不懂得说话的道理,那也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只会白白辜负了自己的努力,这种得不所偿的劣性还是尽早改掉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