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人躺床上别磕头,厅堂莫把遗像留”,是啥意思?遗像该放哪里?
“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正如歌声中唱出来的那样,人生是短暂的,一晃几十年光景过去了。
从不懂事的懵懂小孩,到情窦初开的少年,再到结婚生子,为人父母之后,方知父母的难和苦。再往后,就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人生,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甚至“不带走一片云彩”。
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自然规律不可违。“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有的人活着,却和死了没什么区别”,还有“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些都是讲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生在世,追寻的莫过于此。
民间有俗语:“人躺床上别磕头,厅堂莫把遗像留”,老祖宗讲的意思是:当人还躺在床上时,就不要着急去磕头了,虽然疾病缠身,但气息尚存。
当病床上的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彻底撒手人寰后,他的遗像也不要长时间的挂在厅堂之中,这样是很不好的。
看到这里的时候,很多读者心中一定有疑问了?给长辈磕头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特别是行将就木的人,为了表达孝心也应该磕头吧。
虽然说人死不能复生,但为了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把他们的遗像悬挂在厅堂中,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来方便祭奠,二来也是孝道之心的体现,有何不妥呢?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寻这句俗语更深层次的寓意吧,看看老祖宗表达的意思,是否合乎情理。
先来看俗语的前半句:“人躺床上别磕头”,这句话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在古代社会中,子承父业仿佛是亘古不变的定律,特别是在一些富裕的家庭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在历史上,特别是在王公贵族家族里,为了追寻的权力,兄弟相残,父子反目成仇的例子数不胜数。
当人年龄变大了之后,疑虑也变得多了起来,又遇上病变,心中就更是充满了猜疑,仿佛身边的所有人都是冲着自己的家产而来的。
这个时候去给躺在床上的人磕头,他们会觉得是在诅咒自己快些死去,这是对他的不尊重。基于此,老祖宗才有了这句俗语流传于世。先别忙着磕头,应当把治病和照顾病人放在首位。
再来看俗语的后半句:“厅堂莫把遗像留”,不把遗像长时间留在厅堂之中,其实也是有道理的。
从古至今,厅堂都是家里很重要的地方。亲朋好友或者是一些其他宾客到家里来的时候,肯定是在客厅里进行接待。
试想一下那个场景,进屋落座之后,看到一张遗像在墙中央挂着,气氛瞬间就紧张庄重起来了。
正所谓“人多嘴杂”,万一有人说出了不尊敬逝者的话,对于逝者来说是不尊重的。但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家里一直挂着遗像来接待宾客,对于宾客而言也是不尊重的表现,久而久之,人脉关系也会受损,几乎不会有人愿意再来做客了。
其次,因为遗像是黑白的,加之很肃穆,这种逝者生前的照片经过加工处理,或者是死后的画像,本身就带着一丝冰冷的恐怖气息。
长时间挂在家里,对小孩子和女性而言,从心理上就已经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而且睹物思人,会让在世的亲人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因此逝者的遗像不适合长时间挂在厅堂中的。
结语
从俗语“人躺床上别磕头,厅堂莫把遗像留”表达的意思来看,也是有一些道理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逝者的遗像既然不适合长期挂在厅堂中,那应该放在哪里合适呢?首先,可以放在诸如祠堂之类的屋子里,如果家里有条件的话。这样不仅是对逝者极大的尊重,也是一种最为正统的做法。
其次,可以用红布把遗像包裹起来,好好保护着,放在柜子里。当一些纪念日,传统节日到来时,再拿出来缅怀,也是可以的。
最后,按照习俗在“守孝三年”之后,把遗像烧掉。然后把大的遗像换成小照片珍藏,或者贴在墓碑上。
各地的习俗有差异,按照当地的习俗去做就可以。最终表达的感情都是一样的,真挚而充满感伤,不舍又万般无奈。正确对待生老病死,这才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