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简介及人生经历

张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导读:三教九流中鬼谷纵横的连横之父——张仪的一生

张仪与苏秦是同窗好友,传说张仪是战国时期魏国的贵族后代,与苏秦一起拜师在鬼谷子先生门下。苏秦创立合纵之法,游说六国合纵抗秦之后,张仪则施以连横之术,游说六国亲秦,拆散合纵。与张仪一同演绎战国末期,群雄“混乱”天下的场面。

张仪出道比苏秦稍晚,与苏秦相比较,张仪的命运比苏秦好很多。张仪刚出道的时,没有像苏秦那样到处“碰钉子”,仕途比较顺利。

传说苏秦挂六国相印之后,张仪去见苏秦,要求与之共事。苏秦对张仪说:“你我才华能力差不多,现在我挂的是六国相印,你来投靠我,必然不会受到六国的重用,再说,你我二人若是帮助六国灭秦,必然会因为功劳太大而遭其他小人嫉妒。现在,你当务之急应该是去投靠秦国,与我的'合纵’之计相抗衡,只有这样,才不会埋没你的才华。”

于是,张仪去投奔秦国,秦国也正在因为六国的合纵而头痛烦恼,张仪于是对秦王说:“他有办法拆开六国的合纵之计,”于是张仪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

公元前328年,张仪正式出任秦国臣相,并开始实行“连横”的战略。他与秦王商定,由自己先去魏国也任臣相,设法使魏国首先背离合纵之约,与秦国结好。

到魏国之后,他向魏王指出,就算是亲兄弟,也会争夺财产,牙齿与舌头在亲也会咬着,更何况六国各有各的“计谋”,合纵同盟不可能长久下去。魏国现在处于各国的包围之中,地势平坦,且无险可守,只有依靠强大的秦国,才能保证国家安全。但是魏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于是张仪暗中密告秦王发兵攻魏。就在张仪软硬兼施、打拉结合的策略下,魏王终于背弃合纵之约,转与秦国结盟。

张仪回到秦国之后,又主动向秦王要求出使楚国,以拆散齐、楚联盟。晋见楚王时,他说道:“当今战国七雄之中,以秦、楚、齐最为强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国最强,齐、楚两国实力相当。如果楚国与秦国联盟,则楚国就比齐国强大;反之,如果齐国先与秦国联盟,则齐国就比楚国强大。所以,楚国最好的出路就是与秦联盟。”他又许诺在楚国与齐国断交,同秦国结盟之后,秦国会把商于之地六百余里归还楚国。

楚王立马被眼前的利益所动,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授张仪相印,并与齐国断交,并且派一名将军随张仪回秦国取回商于之地。

谁知道,张仪回到秦国之后,就佯装摔伤了脚,三个月不曾露面。楚国大王得知之后,竟然以为是因为自己与齐国绝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到齐国去大骂齐王一顿,齐王大怒,遂决定与秦结盟。

这时,张仪告诉随行的楚国将领,自己答应楚王的,不是六百里商于之地,而是自己的奉邑六里。楚王得知此事之后立马大怒,马上起兵十万去攻打秦国,但是却被齐、秦联军击败,损失八万人马。同时,楚国还被秦国夺走了丹阳、汉中之地。楚王不甘心失败,重新调集全国的兵力攻打秦国,结果再次惨败,只好再割两座城池与秦国讲和。

秦王提出用商于之地换取楚国黔中之地,楚王竟然答复,只要得到张仪并亲自诛之,愿将黔中之地奉送。

张仪不顾个人安危,只身赴楚,买通宠臣靳尚和楚王的夫人郑袖,使楚王改变了对自己的态度。随后,他向楚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议不要黔中之地,两国太子互为人质,永结亲盟。楚王对此十分高兴。于是,就这样,齐、楚两国也背离了“合纵”之盟,与秦国结好。

张仪回秦之后,马上又出使其余几国,使他们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他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秦惠文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张仪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论辩之术,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创的六国合纵,在他死后,虽然六国背离连横,恢复合纵,但是这种联盟始法持久。张仪把“忤合”之术用到为秦国的利益服务中来,使得苏秦用毕生心血建立的合纵统一战线分崩离析,可以说,张仪的连横之术成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纵横一出,天下诸神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