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原名郑燮,读作zhèng xiè。
导读:民间故事:郑板桥的故事
郑板桥的诗书画,世称“三绝”,他的大名,谁人不知,可他穿着打扮,平平常常,很不引人注目。有一次,他外出游历来到一座古寺,老和尚看他年纪轻轻的,一副寒酸相,鄙夷地向他白了一眼,理也不理。但郑板桥却从容自若,只当没这回事,迈着步子走进古寺,品赏墙壁上的字画。
恰巧李晾铨粒盒嘶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好友。也来古寺游览,一见郑板桥,便道:“板桥老弟,你也在此。”郑板桥回道:“刚来片刻。”
老和尚听到“板桥”二字,心想,莫非他就是郑燮郑板桥。随即满脸堆笑,指着郑板桥问李粒骸扒胛剩这位可就是大名鼎鼎的书画家郑板桥先生?”李恋阃反鸬溃骸罢是。”
老和尚证实真的是郑板桥,连声招呼:“久仰久仰,请坐请坐。”一面说着,一面亲自搬椅抹桌,高声吩咐小和尚前来泡茶。一副巴结讨好的势利相。
寒暄之后,郑板桥起身准备告辞,老和尚点头哈腰,说:“郑先生名扬四方,既已来此寒寺,务请留下墨宝,以作纪念。”说完,叫小和尚捧出纸墨笔砚。
郑板桥最厌恶趋炎附势的卑鄙小人,他见老和尚前后两副面孔,打心里作呕,正要寻机回敬,恰巧老和尚向他索字。于是,郑板桥略加思索,当即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凤凤字繁写“几”字内为“鸟”字。在禾下飞去鸟”,下联是:“马到芦边草不生”。写完搁笔,和李凉 哈大笑,拂袖而去。
老和尚把这副对联挂在墙上,逢人便吹嘘郑板桥是如何热情地为他写这副立轴的,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
一天,老和尚又在向游客吹嘘郑板桥为他写的这副对联。有位游客问道:“老和尚,你可知道这副对联的意思?”老和尚不懂装懂,驴头不对马嘴地说了一遍。这位游客说:“你挨骂了。”老和尚不相信,问道:“何以见得?”这位游客指着上联说:“你看,凤凰的凤字,把里面的鸟字拿掉不就成了几个的‘几’字么?再在上面加上稻禾的‘禾’字,就是光秃的‘秃’字了。”接着,游客又指着下联说:“芦苇的芦字,去掉草头,加上马旁,就成了毛驴的‘驴’字。上下联合起来,便是‘秃驴’二字”。
老和尚听了,羞惭得面红耳赤,脑门冒汗,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