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典故的来历

1、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东汉初期,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边境动乱,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过了三年,马援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谋士孟翼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
2、马革裹尸的典故也是因为马援而来。在东汉时期,北边的一些少数名族常常扰乱边境,在边境进行杀烧抢掠,所以边境的百姓是在水深火热之中。

马革裹尸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马革裹尸,形容那些英勇牺牲在战场上的勇者。

马援,字文渊,今陕西省兴平市人 。是我国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的将军,东汉重要的开国功臣之一。

东汉自小就胸怀壮志,他准备到祖国的边疆去发展畜牧业。马援长大以后担任了扶风郡的小官员。有一年,郡太守让他押送一帮犯人到首都长安。中途他可怜这些犯人,就把他们放走了,自己也因此无家可归,到处躲藏。

几个月后赶上大赦,他的事情也就不再追究了。于是他开始了他喜欢的畜牧和农业生产。

汉光武帝时他成长为一名将军,他多次率军抵御外族侵略,屡建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

有一年,“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战亡。年过花甲的马援主动请求出征。他豪迈地说:“好男儿应该为国征战,以马革裹尸还乡!”他率军出兵贵州,勇战敌人,不幸病死在贵州战场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