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教育,即教书育人。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终目的。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每个教师都要遵循教育规律,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在教书的同时进行育人呢?
一是爱心。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等,都是一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但更重要的是有爱心,对学生真诚热爱,以心换心。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有正常的生理需要,渴望理解和尊重。老师的体贴、关爱可以使学生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教育是育人的伟业,需要用真心触动学生的心弦,同样也会收获学生的真诚相待。有爱心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
二是责任感。没有责任就教不好学生,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师。“在其位,谋其政”,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志存高远,热爱党、热爱祖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乐于奉献,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
三是言传身教。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所以为人师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作为教师,不仅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用模范的言行去熏陶、感染学生,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为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做出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还应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四是因材施教。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那应该怎么实施呢?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多引导、多表扬、多鼓励学生;博采众长、分层教学;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
五是终身学习。这既是时代的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作为教师则需要努力读懂每一首诗,走进每一个世界,感动着他们的感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收获着他们的收获,成功着他们的成功,在学生心灵的沃土根植美好和梦想。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选择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应有“不求桃李满天下,但求问心无愧”的坚守,教好书、育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