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意思

意思是: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
出自《尚书·旅獒》: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意思是:日日夜夜枉费时间,不勤奋学习,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不矜细行 终累大德

朱广志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出自《尚书·周书·旅獒》,意思是不注意小事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就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

《尚书》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安定天下,声威显赫,八方来朝。有西蕃进贡一只名犬,高大威猛,还能晓解人意。召公担心武王玩物丧志,劝武王继续修德慎行,以尽安定国家和保护人民的责任,便写了一篇题为《旅獒》的文章进行劝谏:“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武王听从了召公的劝告,改弦更张,守住了社稷。

古代成大事者向来注重“小节”。东汉时期,有个少年叫陈蕃,一心想干番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所居院子肮脏,便问他为何不洒扫,他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薛勤的话,中肯而深刻地道出了大事与小事、理想与实干的辩证关系,很有哲理性。陈蕃受教改之,后有所成

为官从政如何守“小节”保“大节”?《资治通鉴唐纪五十》载,陆贽素以“清慎”闻名,唐德宗劝他“卿清慎太过,诸道馈遗,一皆拒绝,恐事情不通”,并说“如鞭靴之类,受亦无伤”。唐德宗的意思很明白,小节不累大德,微腐小贪一下无伤大雅。但陆贽却不这么想,他说自己身为宰相,“居风化之首”“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金玉”。有初一就有初二,“鞭靴”后面就是“金玉”,贿道一开想刹住就难了,结果必然“涓流不绝,溪壑成灾矣”。陆贽对于大节和小节看得很深远。

《后汉书》记载,东汉安帝永初年间,尚书陈忠在给安帝的上疏中写到:“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意思是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针芒般大小的孔眼也能使气泄掉。陈忠用蚁孔溃堤、针芒泄气的生动比喻,说明细小疏忽会造成巨大的祸患,劝谏皇帝要注意微小的方面,善于发现事件的源头,在祸患出现萌芽的时候就着手处理,防患于未然;如果小事不注意,很可能前功尽弃,顷刻之间颠覆所有累积起来的“成就”。

唐太宗李世民在取得贞观盛世的成果之后,逐渐开始放纵自己,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于是,他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其中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十思”实际上是给唐太宗提出的十条建议。据说,太宗看完“十思疏”深有感触,亲写诏书答复魏徵,承认自己的过失,并将奏章置于案前,经常对照,反省自己,不忽视小节。

宋朝吕元膺在做东都留守时,一次与一位掌管钱粮的下级弈棋。当吕元膺抽身去处理紧急公务时,这位钱粮官趁机偷换了一颗棋子,从而赢下了这盘棋。吕元膺当时对此虽有察觉,但并未吭声。过了一段时间,吕元膺借故把此人调离身边,并预言此人终将因贪污而获罪。后来,此人果然被言中!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平时不注重小节,久而久之,积细行而成恶习,必将失大节。

小事小节如同一面镜子,反衬人品,反照能力,反映作风。1838年11月,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前往广州禁烟。为了防止沿途官员铺张浪费接待,想方设法行贿,临行前特地通知各地官吏,不准大摆酒席、不准馈赠礼物、不准惊动百姓、不准送钱给他的随从人员等。尽管如此,仍然有官员花费不少人力、物力、财力给他修建住宅。于是他又追加一条,不住豪华居所。林则徐矜守细行,才为后来他虎门销烟的成功夯实了底气。

从“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到“涓流不止,溪壑成灾”,再到“一趾之疾,可丧数尺之躯”……这些古训告诫人们要注重小事小节。“致广大而尽精微”,“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这些警世之言也提醒人们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今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共产党人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应该铭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一千年古训,不断检点和把握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思想上真正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