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该句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该文的白话释义是:(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讨厌的东西,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导读:己所欲,请不要强施于人
从小,我们就晓得一句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道理,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
你所不愿意的事情,就不要强加于人呀。
然而,年纪渐长,
我越来越信奉另一句话:
己所欲,勿施于人。
我甚至认为,这句话,
比前一句更加重要,
更应成为人际乃至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想起一故事。
刚考入初中,
新分了班级。
当时,小詹特别喜欢绘画,
而且,画得确实还比较好。
那天中午,课间休息,
我将同桌同学的语文书取出来,
在封面上认认真真画了一个孙悟空,
我画得非常仔细,画得也比较好看。
同学休息回到教室,
我高兴地将语文书递到他手中,
期待他的赞扬与感谢。
谁知同学拿过书本,看了看,
皱着眉头说,谁叫你画的?
怎么把我的书画成这样呀?
将书一扔,非常生气!
我一时没有回过神来,
张大着嘴,呆在那里!
过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闹明白,
我费心费力给你画那么好看一孙悟空,
你为什么不但不感谢我,还要生气呢!
现在,我当然明白了,
这就叫,己所欲,施于人。
这样的效果,往往不好,
甚至,适得其反!
人与人交往如此,
国与国交往,亦是如此。
若干年前,老詹在经济日报工作,
到越南考察回国后,
曾写过一篇文章《在越南认识美国人》,
文章写道:
当美国终于下决心从越南撤军时,一切都是无可挽回的了。
麦克纳马拉在回忆录中痛心疾首地承认:
“我们错了,彻底地错了。我们应该向后辈解释原因。”
麦氏是如何“向后辈解释原因“的呢?
在谈到出兵越南的根本原因时,麦氏说:
“在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中参与过越南问题决策的人,
都是按照美国的原则和传统行事的。
我们是根据那些价值观做出决策的。”
什么原则,什么传统,什么价值观呢?
当然是美国所一再宣扬的那一套原则、传统和价值观。
说得再直白些,按照美国的这一套原则、传统和价值观,
只要我认为是不对的,是不能容忍的,
我就要“做出决策”,就要出面干涉,就要整你,
就要喝令你必须按照我的这一套行事!
有这么处事的吗?
难道国际交往的准则就是这样吗?
我认为应该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
能这样霸道地把自己的原则、传统和价值观强加于人吗?
已所欲,施于人。
不,应该说是,已之所欲,强施于人!
美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很可能是按这样的逻辑行事的。
这就有些令人不解也令人担忧了。
当世界哪一个地方被美国认为是不合它的原则、传统和价值观时,
按照它的价值观和意图,它就可以出面干预,
出兵打你,派飞机轰炸你。
按这样的逻辑行事,这世界还有安宁吗?
各国间还有相互尊重和平等吗?
在越南认识美国人,最终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实在令人有些“不寒而栗。”
这篇文章,发表已经二十多年,
但是,其中关于“已所欲,勿施于人”的观点,
一直存于脑际,
成为我非常认同的一种人际和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其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己所欲,施于人的事情,
我们经常可以遇见。
我在四川工作时一位同事,
认为儿子处的对象不理想,
因为,那是一个摆摊卖菜的姑娘。
所以,老两口坚决反对儿子与之交往!
却硬给他推荐了一位他们认为合适的姑娘。
儿子当然不干,硬扛着!
父母声称,要和儿子断绝关系……
最后,怎么样了呢?
最后的结局是,父母还得给儿子儿媳去带孙子!
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
父母认为儿女应该如何如何,
儿女就必须如何如何!
老师认为学生应该如何如何,
学生就必须如何如何!
上司认为部下应该如何如何,
部下就必须如何如何!
往往是,认为别人应该如何如何那一方,
都是强势的一方,居高临下的一方,
当然,也是自认为真理在手的一方。
你是强势一方,你认为真理在手,
你叫别人怎么样,别人就必须怎么样吗?
我看不一定。
为什么?因为,
已所欲,勿施于人,
这是人际和国际交往一个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