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异是什么意思

异:外地。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全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句子,全诗是: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首句“独在异乡为异客”,开头一个“独”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写游子身在异乡人感到孤单,这是形“独”;二是写游子内心的孤独,这是心“独”。句中连用两个“异”字,前一个“异”写游子所在的地方与家乡不同,这是地域上的“异”;后一个“异”写游子与身边的人不同,这是人的“异”。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将游子身在他乡的凄苦充分地表现出来。

次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紧扣题中的“九月九日”写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第三、四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想象家乡兄弟在重阳日登高的情景,用亲人对游子的思念来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不是歇斯底里地喊“我是多么想家呀”,而是平平淡淡地说“家人团聚时单单缺了我”,奇特的想象,新颖的角度,扩大了诗的境界,丰富了诗的内容。白居易的诗《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构思和意境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完全相同,都是前两句写自己的处境和感受,后两句想象亲人团聚时思念在外的“我”。如果白居易不是受到王维的影响和启发,那就是二人英雄所见略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乡愁诗,乡愁诗不是王维的主要成就,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却是众多乡愁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句子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这首诗的标题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句中的“佳节”指重阳节,紧扣诗题中的“九月九日”。诗人称重阳节为“佳节”,一个方面表现了重阳节在诗人心目中的分量,一个方面突破了重阳节这一个节日的局限,由重阳节扩大到更多的节日。这个扩大扩得好、扩得巧,既突出了重阳节的意义,又使诗句的境界扩大了。如果诗人说“每逢重阳倍思亲”,或者说“重阳佳节倍思亲”,就显得狭隘了。

节日团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身在异乡的游子,一直有思乡之情,但平时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大家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所以思乡之情也是淡淡的。但到了节日,就不一样了,家家户户亲人们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过节,而身在异乡的游子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别人团聚的情景,强烈的孤独感涌上心头,自然会更加思念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中的“每逢”突出了“佳节倍思亲”的频次高,表现了这种情感的普遍性。“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中的“倍”字突出了佳节思亲的感情强烈程度。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句子写出了身在异乡的游子节日期间的共同感受,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每到节日,那些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人,都会深深地体会到“倍思亲”的滋味,在心里默念着“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句子因此而广为流传成为名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