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成功进行过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
据新京报报道,5月11日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41178万人,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多项最新人口数据透露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未来中国人口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1.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人口仍处于增长通道
此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过去10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降0.04%。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在过去10年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规模仍然并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处于增长通道。
一国人口规模的发展趋势如何,同经济、社会、政治等其他许多方面都息息相关。在《人口浪潮:人口变迁如何塑造现代世界》一书中,英国人口学家保罗·莫兰指出人口数量和结构同一国的军事、经济、外交等许多方面都有着紧密联系,并受到工业革命和全球贸易的深远影响。作为人口第一大国,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同庞大的人口基数关系密切。
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国人口总体来说仍然呈现稳定而低速地增长。但是,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的低水平徘徊也给我们一个警示:如何做好人口政策的系统性转型,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人口出生率,可能是未来人口及相关配套政策需要尽快完善的。
2.中国人口的城镇化进程在进一步加速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已超过9亿人,占比达到63.89%,比乡村常住人口占比的36.11%高近27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也上升了14.21%,早已成为中国人口的主要构成。这意味着过去1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带动一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并成为新市民。
当前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6到7个人在城市居住,并有越来越多的人继续向城市聚集。如何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并服务好越来越多的新市民,就成为新型城镇化需要破解的主要课题。
与此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在治理好城市的同时建设更加现代、绿色和宜居的乡村社会,也同样是人口普查数据所带来的重要启示。
3.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分别为18.7%和13.5%,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2010年有所提高。特别是在一些超大型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每4个或5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老年人高龄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
人口老龄化特别是未富先老,的确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延迟退休和银发经济等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可资开发利用的“人口红利”。如何适应老龄化社会成为未来政策着力点。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速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健康条件改善所带来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有关;另一方面,如何做好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数字治理平台的适老化改造,妥善解决延迟退休和多渠道养老等问题,就成为未来特别需要加强的重点社会政策领域。
4.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进一步加速转变
数据显示,中国人口继续向东部和西部聚集,东北和中部地区人口减少明显。在人口区域分布方面,数据显示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令人关注,人口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区域和重点城市群进行快速集聚。
在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出现人口增加现象,特别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省份的人口增长最多。但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一些省份的人口净流出,也是值得警惕的现象。
人口、劳动力和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如今许多城市都卷入“抢人大战”,期望通过降低落户门槛、提高各类待遇和改善居住环境等吸引大量人口和各类人才。
此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地区之间的人口落差在继续拉大,人口跨地区流动速度、规模和结构也在呈现值得关注的变化。随着人口赛道竞争趋于白热化,抓住“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机遇期,做好人口迁入和人才引进工作,将持续成为各地政府需要高度重视的主要工作。
在肯定人口普查数据价值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大数据时代的人口普查工作向何处去。今年全球多个人口大国按计划都要进行人口普查,但是在要不要人口普查、如何进行人口普查和怎样使用人口普查数据等方面,已经出现了值得关注的变化。
考虑到人口普查会带来巨额花费,普查间隔久而导致数据很快陈旧,以及其他来源的数据可以较为精准及时地估计人口数据,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考虑创新人口普查方式。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也需要打破部门边界和创新工作方式,审慎考虑如何更好地组织开展和利用人口普查。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