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总结5大祛湿方法,分别是利湿、渗湿、燥湿、风胜湿、芳香化湿。
自古以来,风、寒、热、暑、湿、燥等六邪之中,中医公认的最难缠的外邪就是湿邪。因为中医治病一向遵循有风驱风,有燥润燥,寒则温之,热则寒之的原则,唯独湿邪,极易与其他外邪交织侵袭人体,比如暑湿、寒湿、湿热等等病症,极难处理。
因此关于除湿,中医学派逐渐衍生出了5种不同的祛湿方法,分别是利湿、渗湿、燥湿、风胜湿、芳香化湿。今天就给大家形象地讲一下这5种方法各自的妙处。
利湿
单提起利湿,大家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将它和利尿放到一起就好理解多了。简单解释来说就是,利用利湿中药材,将身体内的湿气变成小便排出体外,是祛湿方法中最简单粗暴的一种。
利湿代表药物——茯苓、炒薏米、荷叶等。
2、渗湿
就像我们努力地想要拧干一条湿漉漉的毛巾,利湿只能把表面的水分挤出去,但仍旧有水分残留在毛巾内部,那该怎么办呢?这时候中医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渗湿。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将这条未干的湿毛巾,挂到太阳底下慢慢晒干,让水分蒸发,以达到彻底除湿的目的。那么转移到人身上,就是让我们体内的湿气慢慢渗出来,比如出汗。
于是中医开始利用一些发汗的药物,让体内的湿气变成汗液渗出体表来祛湿。但是这种方法非常考验医者的专业能力,一旦发汗药物使用过度,就很容易引起人体内部津液亏虚,从而诱发一系列的体虚疾病。
3、燥湿
利湿、渗湿各有利弊,中医又开始转换思路。如果不想让这条毛巾干透甚至干死,那么将它放到炉子上适当的烤呢?这种思想就是所谓的燥湿。
燥湿就是中医运用温热性质(类似火炉)的药物,比如生姜、陈皮等,来蒸发体内的湿气。但是这种方法与渗湿大同小异,过度使用极易伤阴,诱发阴虚相关的疾病。
4、风胜湿
看到这仨字——风胜湿,此时聪明的读者应该已经想到了,既然这条毛巾晒不得,烤不得,那直接阴干,哪怕吹风机用凉风吹头发,头发也总会干的。但是这套理论转移到人的身上,又该怎么实施呢?
这时候中医就将矛头对准了肝脏。因为在中医的五行相克理论中,肝脏属于风木,而脾脏属于湿土,风木恰恰克制湿土,只要疏肝解郁,理气和中,也可以达到祛湿的目的。
风胜湿代表药物——陈皮、砂仁等理气的药材
5、芳香化湿
和风胜湿相同思路的还有芳香化湿,只不过芳香化湿指的是补脾,而并非直接把矛头对准湿气。它是通过药物改善脾胃虚弱,帮助脾正常运化以及升清。脾胃功能正常运转,湿气或是痰湿就不会在身体某一个部位淤积堵塞,自然也就不会表现出湿气重的病症。
而这类药物的代表,大家应该耳熟能详——藿香正气水。除此之外,还有苍术、佩兰、砂仁、白豆蔻、草果等等。
但是上述五种方法皆治标不治本,因而祛湿路上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切断湿邪的来路。《黄帝内经》中曾经明确指出,体内湿邪多源自脾胃虚弱,所以中医坐诊也有治病先治脾的习惯。
此外,很多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多伴有一些原发慢性疾病,此时不可自行抓药服用,应在当地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