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丧服分别为什么

按《仪礼---丧服》的设定,“五服”就是五种丧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

导读:“五服”的意思是简单清晰确定性的,别再胡扯了?

“五服”就是五种丧服,一开始就是丧礼概念,而且自始至终都是丧礼概念。

从商周秦汉到宋元明清,中国文字历史三千年,在主流意识形态方面,“五服”的意思都是五种丧服,确定、肯定、一定,从来没有变过。

从隋唐开始科举取士,一直到晚清,《仪礼》《礼记》始终都是办学和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教科书。“五服”就是《仪礼》《礼记》关于丧服服丧即居丧守制的特定内容。民国以前,只要是读书人,都知道“五服”的内涵意义。

正常情况下,按“四世同堂”来算,家有丧事,服丧丧服的人都是家人和亲人,包括兄弟、同堂兄弟、族兄弟,叔伯、同堂叔伯、族叔伯,子侄和同堂侄、族侄,孙、侄孙等等,这些都是有丧服并在灵堂有丧位之人,按规定应当居丧守孝,统称“五服”以内。超过“五服”的,就是不需要丧服服丧的,即不需要居丧守孝的,上门吊丧按一般朋情对待,就是常说的出了“五服”。

这才是“五服”的正解。

我们对照礼仪典籍文本讨论一下,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按《仪礼---丧服》的设定,“五服”就是五种丧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解释一下。古代丧服是以麻为主要材料,包括黄麻和苘,后世所谓“披麻”,就是从这来的。“五服”的种类区别主要是丧服的材料和做工。

“斩衰”的斩是用刀剁砍,衰即縗,指丧服,斩衰的意思就是麻质丧服不逢边,用刀剁,丧服毛边,葫芦半叉不整齐。“齐衰”的意思是丧服边缘整齐,即逢边。“功”就是丧服做工。丧服“小功”比“大功”的做工更细致。“缌麻”就是细麻,丧服做工更好一些。

古人认为,丧服越粗陋,表示服丧人员越虔诚,服丧礼仪也越重。所以,以丧服的材料和做工来标志“五服”的等级差别。

这就是“五服”的本来意义和出处。

2、“五服”与辈分之间没有关系

时下网上很流行的说法,许多人认可,说,“五服”分为上五服和下五服,即一二三四五服,分别对应五辈人。以自己为参照,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为上五服,子、孙、曾孙、玄孙为下五服。五代以内的,为没出五服;五代以外的,为出了五服。

这肯定是误读和误传。

按《仪礼---丧服》的规定,确定“五服”有三个标准:一是家人与外人;二是直系与旁系;三是同堂与非同堂。

(1)关于内外。大体上讲,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和家庭中人,丧服是一等“斩衰”和二等“齐衰”,包括斩衰三年,齐衰三年,齐衰一年,齐衰九月,齐衰三月。家庭已嫁出去的人员,包括已嫁之姑母、姊妹、女儿等,丧服为功服,包括三等“大功”和四等“小功”。娘家人均为外人,包括妻子娘家人、母亲娘家人、儿媳妇娘家人等,丧服一般都是五等“缌麻”。

(2)关于同堂。家庭有老太爷,没有分家的,即在同一老太爷之下共同生活,叫同堂。同堂人员,包括兄弟、叔侄,相互之间,丧服都是二等“齐衰”一年。同堂以外的家族人员,如叔祖父、叔曾祖父的,丧服是 “齐衰”九月或三月。

(3)关于直系与旁系。

直系亲属,不管多少代,都必须丧服,为“斩衰”“齐衰”。旁系亲属,同堂以内的,丧服“齐衰”;同堂以外的,丧服“齐衰”九月或“齐衰”三月,也可以直接丧服“缌麻”。

记住:只要在同一个老太爷下同堂共同生活,亲兄弟、叔伯兄弟、堂兄弟,丧服都是一样的,居丧守孝的要求也是一样的。

3、礼仪的传承到“新文化运动”就断了,由于绝大多数人不喜欢文言文,也不看《仪礼》《礼记》等礼仪典籍,实际生活中的礼仪传承全靠个人感觉,各师傅传授,所以,误读误解的很多,“五服”就是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饱受外人欺凌,国弱民穷。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不断反思,探究中国自强之路。知识阶层最终的结论是:中国文化不行!所以,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下,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特别是代表宗法制度基础的礼仪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礼仪特别是丧事礼仪,被视为封建迷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相关规定和要求已脱出我们的知识范围,绝大多数人不清楚了。这样一来,忽悠附会甚至胡扯的人就有了市场。

归结一下。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为啥呢?就是因为中国历史几千年,《仪礼》《礼记》一直被中国人奉为礼仪规范文本,并遵循之。这在世界其他民族中是没有的。

实际生活中,关于礼仪习俗方面的东西,孰是孰非,孰好孰坏,搞不清楚的时候,不要信网上瞎忽悠,自己去看看典籍文本,立刻就明白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