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禁忌与法规有关吗

导读:十年资深面试官,总结面试应聘2大禁忌、3个法则,助你高薪offer

通过这十年做面试官的经验,结合自己参阅了大量人力资源、心理、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书籍,总结了面试应聘2大禁忌、3个法则,帮助你能更加顺利的拿到高薪offer。

首先、洞悉面试应聘2个禁忌,避免进坑

禁忌一、弄虚作假

弄虚作假,是面试应聘的最大忌讳,因为可以映射出一个人的不诚信的本性。

这十年当中,见过弄虚作假的情况很多,总结起来有如下4种:

1、学历弄虚作假。明明是专科学历,却不知从哪弄来了一个本科毕业证书,想给自己在学历上取得一些优势;

2、履历弄虚作假。每个人都想有大公司的背书,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有些人就想剑走偏锋,给自己杜撰一个大公司的履历,说自己曾经在某某知名公司工作过;

3、时间弄虚作假。因为履历当中,有一段获得几段工作时长较短,自己就偷偷的删掉了,让前后工作持续时间这么长,以彰显自己的工作忠诚度;

4、项目弄虚作假。明明一些项目自己只是参与者,但说成自己是负责人,还杜撰出各种看似冠冕堂皇的项目经验;

以上这些就是常见的弄虚作假的情况。

如果你想在职场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拿到更高的薪资、走向更大的平台,这一个禁忌切勿不要触碰,因为这是雷区。

禁忌二、心态不诚

面试官在面试过程当中除了考察能力,还会特别在意心态。

心态不诚,面试官的印象就会很差,应聘者自己就堵死了自己的面试通道。

常见的心态不诚的表现有如下3种:

1、狡辩。面试过程当中,因为自己与面试官的想法不和,就各种狡辩,来维护自己的形象,坚持自己观点是对的。面试过程当中,适度的讨论是可以的。一旦进入狡辩状态,面试官很快就会将该应聘者列入黑名单;

2、夸夸其谈。因为自己以往公司比较优秀,自己的项目经验比较丰富,就开始自吹自擂,夸夸其谈,感觉自己无所不能。面试官更关注的是你的经验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不需要应聘者把自己包装的像花一样;

3、“要性”不足。什么是要性?你可以理解为“正确的企图心”。应聘一家公司,就需要表现出对自家公司的认可和向往。我见过一个应聘者,当被问及“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时”,他说“不是我想来的,是你们需要我”,“就是过来看看”。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面试成功。

以上是常见的心态不诚的情况。

职场应聘,能力固然重要,但心态往往却是一个先决条件。

其次、掌握面试应聘3个法则,开启通往高薪offer的大门

法则一、“总分总”法则,让面试官瞬间抓住你的重点

什么是“总分总”法则 ?

《金字塔原理》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自上而下,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总分总”法则,最常用在面试问答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法则。

面试应聘中,如何做?

“总分总”法则可以概括为16个字:“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纳分组、逻辑递进”。分开解释就是:

① 结论先行:第一句话优先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对方第一时间掌握重点;

② 以上统下:上一层都是下一次表达的凝练概括;

③ 归纳分组:属于同一逻辑范畴的内容,让在一起进行表达;

④ 逻辑递进:每一次要表达的内容之间,具有递进的逻辑关系。

举一个面试应聘中的真实实际案例:

2018年,公司品牌部招聘一名新媒体运营经理,在诸多面试候选人中,小彰和小李让我记忆深刻,因为他两人的回答截然相反。

问:请结合你多年的新媒体运营的工作经验,概括一下你对新媒体运营的认知?

(Bad Case)小彰说:“我在过去的5年中,参与了公司自媒体平台的搭建、公众号的运营、吸粉等粉丝运营等工作,在这些经验中,我感觉自媒体平台的搭建是最重要的,这里我是这样做的......。结合工作经验和我自己的总结,我感觉新媒体是这样的:......”

(Good Case)小李说:“新媒体运营,是通过互联网手段,通过利用移动资讯、移动社交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和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根据我的总结,我感觉新媒体运营包括了自媒体平台的搭建、公众号运营、粉丝运营等多种具体工作。其中,我认为自媒体平台的搭建是最重要的 ,我具体做过的项目有1...2...3...,我心得有如下几点:....,总结起来......”

通过以上两人的回答,你是否有不一样的感觉?

小彰的回答,一开始就陷入了细节中,我听了很多后依然没有抓住他的重点;

小李的回答,第一句话就概括了“新媒体”的认知,后边一次展开自己的项目和总结。

小李的回答就是充分抓住面试官的需求,运用了“总分总”的法则,让自己的观点一目了然。

根据上面真实的应聘案例,总结一个“总分总”法则的回答模板:

当被问到,“对xx的认知”“对xx的理解”“请概括一下你的工作”等问题的时候,可以这样回答:

第一部分,高度概括自己的观点,要提纲挈领,不要陷入细节;

第二部分,分条概括自己的认知,比如我的认知分3点,我的理解有3条,我的工作主要分为3部分;

第三部分,对第二部分的每一条展开描述,有数据的地方要讲数据,提高充实度;

第四部分,再次概括,比如“以上就是我对XX的理解/认知。”

法则二、“WHY型思维”法则,让面试官看懂你思考的路径

什么是 “WHY型思维”法则 ?

“WHY型思维”是美国作家西蒙·斯涅克在《乔布斯让Apple红遍世界的黄金圈法则》一书中提出的。

“WHY型思维”的高明之处就是将why、how、what形成一个可视的黄金圈,并将why放置在最核心,表达首要任务是搞清楚原因,然后才是怎么做,最后才是展示最终的结果。

为什么面试中,应聘者要掌握“WHY型思维”?

① “WHY型思维”,可以让应聘者有更高的思维视角。

在回答中运用“why型思维”,可以让面试官充分了解应聘者对于工作/项目的思考角度和高度,了解行为背后的背景;

②“WHY型思维”,可以有效展示思考的前因后果。

在面试中,面试官关注应聘者每一个重要的行为。结合“WHY性思维”,往前问可以了解行为的原因,往后问可以了解行为的目的。

面试应聘中,如何做?

① 描述WHY,展示自己做这个项目的背景、原因,告知面试官你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② 描述HOW,展示自己的具体行为,即在这个工作中自己的做了哪些动作,制定了哪些策略,有什么行为;

③ 描述WHAT,展示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己的行为之后有怎么样的结果。

举一个实际面试中的真实案例:

今年上半年,公司人力资源中心要招聘一名HR,我作为面试官做初试。

在了解一个应聘者的背景和履历后,我看到他以前做过很多绩效管理相关的项目,于是我问道。

问:“以前你做了很多绩效管理相关的项目,简单分享一下吧。”

我的这个问题比较宽泛,并没有给应聘者限制要分享什么,完全就要看他的思考逻辑。

应聘者这样回答的:

“2016年我进入公司做HR管理的工作,在深入业务团队之后,发现业务团队在绩效管理方面有3个痛点,第一个痛点是绩效管理理念不扎实,管理者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绩效管理;第二个痛点是绩效管理没有闭环,没有实施PDCA的闭环;第三个痛点是一线业务团队绩效管理不认可,认为绩效就是扣钱。

这结合了这些痛点之后,我与业务团队、HR部门进行广泛沟通,决定进行绩效改革,主要的改革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理念宣导,第二部分就是制定绩效运营机制,第三部分是全员绩效宣导,形成绩效管理氛围。

最后的结果,整个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渠道非常好的效果,业务得到提升。”

整个案例就是非常完整的“WHY型思维”的展示,有WHY(原因、背景)、有how(动作、措施)、what(结果)。

法则三、“STAR”法则,让面试官了解你动作的要点

什么是“STAR”法则?

STAR法则是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四项的缩写。STAR法则是一种常常被面试官使用的工具,用来收集面试者与工作相关的具体信息和能力。STAR法则比起传统的面试手法来说,可以更精确地预测面试者未来的工作表现。

分开解析:

S(Situation): 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即背景;

T(Task): 这样背景下,你的任务有哪些;

A(Action): 针对任务分析,你采用了什么行动方式,制定了哪些策略;

R(Result): 结果怎样,你学习到了什么;

简而言之,STAR法则,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也是一个清晰的、条理的面试模板。

在应聘中,应聘者合理熟练运用此法则,可以比较轻松的向面试官展示自己行为的背景,表现自己分析阐述问题的清晰性、条理性和逻辑性。

面试应聘中,如何做?

① 描述S,展示自己工作行为的具体背景、诉求,让面试官充分了解你的行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具体可以像讲故事一样,有时间、地点、人物等,这样的回答代入感会更强烈;

② 描述T,展示自己的任务有哪些,比如要解决怎么样的问题、达成怎么样的数据、满足怎么样的需求等;

③ 描述A,展示自己在任务中采取了哪些行动。这一部分是整个STAR的重点,因为面试官要看你行为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以此判断和岗位的切合度;

④ 描述R,展示自己行为的结果,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什么,有什么感悟。这一部分是整个STAR的点睛之笔,通过这里面试官可以看到应聘者的思考和复盘。

举一个实际面试中的真实案例:

2018年,我为公司组织文化部门招聘一名企业文化经理,看到她在履历中讲到自己为上一家公司搭建文化荣誉体系,于是我问道。

问:“在履历中,你讲到自己成功搭建企业文化荣誉体系,请展开讲一下。”

(Bad Case)应聘者这样回答的:

“文化荣誉在企业中非常重要,所以根据公司的需求,我决定搭建企业文化荣誉体系。”

当时,我一听他的整个开头,感觉就不太好,没有按照STAR原则展开。

(Good Case)按照STAR可以这样回答:

“S:我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创业公司,对于创业公司,组织文化对于团队建设而言同步重要。而我发现我们公司在文化荣誉建设方面的投入特别少,体系搭建不健全,员工没有感知。

T:我做为这家公司的组织文化部门的负责人,我的主要任务有3个,1是要挖掘公司对文化荣誉的需求,找准痛点,2是要说服老板做文化荣誉背书,得到高层领导的认可;

A:根据我的任务和目标,我的主要动作有,第一...第二....第三...

R:通过3个月的努力,我们的文化荣誉体系搭建完毕,并在一个业务大区进行试点,员工的整体氛围得到很大的提升。“

STAR是非常重要的面试回答模板,按照这个回答方式进行过往经验的解析,更容易得到面试官的认可。

最后,总结一下

对面试官而言,需要应聘者应该充分理解面试官和岗位的需求,让面试官更容易抓住亮点和重点;

对应聘者而言,需要避开面试应聘的禁忌,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来展示自己的优势。

2大禁忌:

切记不要弄虚作假,这是面试应聘的大忌;

切记不要心态不诚,这是去的面试成功的先决条件。

3个法则:

法则一、“总分总”法则,让面试官瞬间抓住你的重点

法则二、“WHY型思维”法则,让面试官看懂你思考的路径

法则三、“STAR”法则,让面试官了解你动作的要点

希望通过文中真实的面试案例,Bad Case 和 Good Case的对比,帮助你更快掌握面试应聘的方法,拿到更好更高薪的offe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